千金裘(38)


有那懂行的微微摇了摇头,鄙视了一眼那大声嚷嚷之人。
这一联确实有些意思,若是不认真思索,也就随便对了,但再细想,那日落香残就是个“禾”字,“除却凡心一点”,正是个“几”字,合起来就是“秃”。
这又要猜谜,还要对对子,还要限定时间,实在是太难。不过卫蘅惯来喜欢猜谜,一看到上联时,就觉得这对子有些不对,再仔细一思考,就明白了这是字谜联。既然谜底已经猜到,对上这联自然就不在话下,卫蘅落笔便成字:炉熄火尽,务把意马牢栓。
这一联合起来正是个“驴”字,配上“秃”字,简直是绝了,只是这样一来,卫蘅只怕就得罪了天下和尚了。
堂中那一炷香已经燃到了尾巴上,卫蘅已经对出了十一联,已经算是闯过了这一关,但是其他人都没能对出所有的对子,唯有卫蘅最有希望,堂上所有的人都看着她,只盼着她能把最后一联对上来。
最后一块牌子上写着“一盏灯,四个字,酒酒酒酒。”
众人没来得及细思,都松了一口气,只觉得这对子简单极了,绝对难不倒卫蘅。
可是卫蘅的笔却久久没有提起来,眼看着香就要燃尽了。
“快想啊,你快想啊。”有人着急地喊道。
“说得容易,你倒是想一个啊。”旁边的人怒道:“别打扰这位姑娘。”
众人静下心来,再看这幅对联,才发现太难了。原来就在这块牌子的上方正挂着一盏四四方方的灯笼,每一面都写着一个“酒”字。
这珍智楼是做什么的,就是个酒楼呀,就是卖酒的。这对子要对上来可能不难,但是要对得好,对得妙,却是十分不易。
就在香马上就熄灭的时候,卫蘅还是没能想出好的下联,她抬起头想要认输,却见人群里站着一个手拿梆子的人,打更的也来看热闹了。
卫蘅顿时心里一动,提笔写就:三更鼓,两面锣,汤汤汤汤。
楼内顿时响起了热烈的喝彩声,这珍智楼里名菜之一就有“八珍汤”,除了卖酒,他们也卖汤。而且此时亥时已过,再过一会儿就要三更了,岂非也很贴切。
顿时满堂喝彩。
第一关过关的人一共三人,卫蘅、卫萱和曲雅望。曲雅望也是东山书院的学子,更是有名的才子。不过卫萱和他,都只对出了八个对子,唯有卫蘅是全部都对出来了。
这下卫家双姝的名头可算是打响了,靖宁侯府出了一个卫萱,已经叫人赞叹,更不提还出了个卫蘅。何况卫蘅生得国色天香,花容月貌,真真儿叫做才貌双全。不过最难得的是,此刻她的脸上丝毫没有骄矜之气,叫人直夸卫府的姑娘教养好。
上得第二楼,出现在三个人面前的是一坛酒和两个特制酒勺,一个是十一两,一个是七两。题目就是用这两个酒勺,量出二两酒来。
只见常盛山掐断了半柱香,又将半柱香再掐断一般,立在香钵里这才公布了题目,限时就是这钵中香。
此题考的是算学,时间长的话倒是不难,可是就那么一小段香的时间,实在有些难度。
卫蘅在酒坛前略微站了一下,侧头思索了一番,这才挽起袖口,露出一段欺霜赛玉的手,众人只见她手像蝶飞凤舞一般的翻动,两只酒勺来回倾倒,不过几息的时间,就已经完成了动作。
“我量好了,还请常先生量一量。”卫蘅将酒勺递给常盛山,然后放下袖子,往旁边一站,她是第一个完成这道题的人。
在小半炷香燃尽之前,卫萱也量出了酒,只是可惜了曲雅望,大才子于算学上差了一点儿。
至于卫蘅之所以算得这样快,实在是得益于她在杭州帮她小舅舅算账和上辈子主持中馈的经历。若是上辈子,卫蘅是肯定不会去学算账的,可是她经历一世,做过主持中馈的冢妇后,才发现琴棋书画不能当饭吃,可是看帐管账却是必须要精通的,否则还不知会被那等刁奴蒙蔽了多少去。
这种事虽然嫌铜臭,却是不能不精的。
常盛山恭恭敬敬地将卫蘅和卫萱这两位仅剩的闯关者请上了三楼的阶梯。
第三关就设在珍智楼三楼的门口,两扇黑漆门隔绝了热闹的二楼和寂静的三楼。
这一次的时间更短,只有一通鼓的时间,只听常盛山一声令下,旁边的掌柜的就会击鼓。
“现在我手里有一只单耳酒杯,两位用一根绳子把它栓到门扣上。然后请两位用剪刀剪断绳子的两个地方,只要酒杯不掉下来,就算过关。”常盛山道。
“这怎么可能?”已经有人在旁边抗议了,“这根本不可能。”

明月珰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