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阙(157)

景川侯夫人回娘家这叫个一通抱怨,景川侯夫人道,“我还不是好心?玉洁的亲事,定的是崔国公家的公子。玉如还小,亲事未定,以后也差不了。这个阿镜,本就不是我生的,我更得格外疼她些,别人才不会说闲话。自小到大,样样好强,可也不知怎么在这亲事上就相中这么个盐商家的子弟!”

平郡王世子夫人递盏茶给她,劝道,“妹妹快消消气,不是听说秦公子中了举人,这眼瞅就要中状元了么。”

“嫂子快别提这事!”景川侯夫人气得狠了,茶也不吃,放在一畔道,“本事不大,口气不小。先时考秀才,秀才还没考,信来了七八封,口口声声必得案首。结果,秀才拢共一百人,得了个七十五。侯爷都叫他二十六。”

“为什么叫二十六?”平郡王世子夫人不明白了。

景川侯夫人没好气,“倒数二十六名。”

平郡王世子夫人大笑,连平郡王妃都未忍住,唇角翘了起来,其他人正是笑得前仰后合。景川侯夫人道,“就这么个人,我家侯爷硬是能入眼?真是奇也怪哉。”

平郡王妃笑,“女婿面儿上看着威武,私下倒是很风趣啊。”

“别提了,平日里多宝贝阿镜啊,就给阿镜寻这么桩亲事!你们没见,秦家那对夫妻过府拜访,我的天哪,路都不会走,一进侯府便同手同脚,说话都不俐落,结结巴巴的没个样子。”景川侯夫人叹道,“我一想到阿镜以后要服侍这样的公婆,心里真是舍不得。”

平郡王世子夫人道,“妹妹已是尽了心,这亲事,是妹夫亲自定的,也是阿镜相中的,以后好了,自然皆大欢喜,便是有什么不好,也怪不到妹妹头上。”

景川侯夫人叹道,“好了自然不消说,但凡阿镜过不好日子,这不知底理的人哪会不说呢,皆因我这做后娘的,给嫡女定了这样的亲事。”

平郡王妃问,“你家老太太怎么说?”

景川侯夫人道,“上上下下都给那花言巧语的小子哄住了,我家老太太喜欢他喜欢的不得了,就是不见,还时不时‘阿凤长、阿凤短’的念叨,以往隔着远,还好些,不过节下走动。这离得近了,有什么好吃的好玩儿的,见天给那小子送。”

平郡王妃当时没说什么,私下却是教导了这个小女儿几句,平郡王妃道,“你自然是好心。可你想想,你家老太太、还有女婿,难道就是个糊涂的?当时女婿定的那个四年之约,人家秦公子,一个白身,如今已是举人了,这可不是容易的事。你莫要再说这亲事不好的话,女婿亲自定的,你家老太太亲眼过的目,我虽没见过人家,可想想,若是不堪入目之人,女婿难道会许婚?”

“娘,那小子就是个花言巧语。”

“要是能花言巧语的糊弄住你们一府的人,那也是本事!”平郡王妃道,“好了,不许在外头再说人家的不是。既然你家老太太、女婿都愿意,你好生帮阿镜准备嫁妆,尽一尽你的本分,也就是了。”

景川侯夫人只得闷闷应了回府。

把闺女打发回婆家,晚上平郡王妃与丈夫提了一句李家这门亲事,平郡王妃道,“咱们二丫头,虽则是有些私心,说的未尝没道理。这李家大姑娘,嫁得也太低了。”

平郡王道,“秦公子已放出话了,今科状元非他莫属。”

平郡王妃大惊,“竟是这般才学!”

“才学倒不至于。”平郡王笑,“这位秦公子的好处,不在才学上。”

“怎么说?”

平郡王端起水喝一口,道,“初时,就是阿钊阿镜兄妹南下,阿钊是随着方阁老念书,阿镜就是去玩儿。秦公子生得好,阿镜便相中了他。”

“真的比咱阿岚相貌更好。”

“是要好些的。”平郡王实事求是,道,“我曾见过这位秦公子一回,就是阿钊成亲的时候,他闹了个笑话。说笑话都是客气,当着那么些人,丢了个大丑,景川气得脸都黑了。就是给景川叫‘景川老头’的事。”

说到这个,平郡王妃就想起来了,平郡王妃道,“当时我就说,这孩子,有些野性难驯。”

“可这位秦公子厉害就厉害在,丢了这样的丑,他进去见过亲家母后,立刻没事人一样就出去在门口帮着迎客了。待宴席上,还帮着阿钊挡酒,陪着说话,没事人一样。”平郡王道,“不是我说,秦家这样的盐商之家,家里孩子能见过什么世面,便是大户人家的公子,要是丢那么个大丑,自己愧得也得不好见人。这位秦公子,完全不受影响。打那儿,我就想,这可不是个等闲人物。”

“脸皮怪厚的呀。”

上一篇:欢喜记 下一篇:满床笏

石头与水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