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阙(216)

李镜叹道,“这就要从先帝时的晋王之乱说起,先帝曾有两位皇后,第一位是元配徐皇后,第二位是继室卓皇后,徐皇后生下大皇子后就过逝了,大皇子便是由徐皇后抚养长大的,原本,徐皇后也是多年无子,可后来,卓皇后生了亲生的七皇子。七皇子便是后来的晋王。说来都是皇位之争,大皇子既长且嫡,册为太子。七皇子按理也是嫡出,只是,他的母亲是继后,而且,他为弟,大皇子为兄。倘晋王才干不足也便罢了,偏生,晋王精明强干,极得先帝喜欢。而大皇子,并无过错。晋王到底是因何谋反,如今是众说纷纭。但在先帝北巡之时,晋王为谋帝位,引北蛮人入境,帝驾连带着太子重臣宗室,就是晋王自己,都死在了北蛮人的手里。那一败,倘不是平郡王力挽狂澜,国朝能不能得保,都得两说。”

秦凤仪就更不明白了,“你既说晋王精明强干,如何就干得出这引狼入室之事。”

“这谁知道呢。”李镜道,“皇位之争,不争则已,一旦争了,便是不死不休啊。这人能做出什么事来,谁也不能预料。你想想,那些祸国秧民的,哪个不是一等一的聪明人。可有时,聪明做出的事,还不如那些笨人呢。”

秦凤仪想了想,道,“那太后娘娘和陛下是怎么逃得性命的?”

“真是各人有各人的运道,当时,先帝、太子、晋王,还有许多宗室身死,陛下当初是留在京城主持政务的皇子,并未随驾。当时北蛮兵马之强,连夺数城,陕甘皆落于北蛮人之手,陛下临危受命,受百官推举登上帝位,不得不与北蛮人重划边境,雁门西北,归北蛮所有,雁门以东,方是我朝疆域。当年差耻,父亲他们这一干子重臣都是晓得的。还是陛下励精图治,登基十年之后,方以平郡王为帅,三年血战,夺回陕甘二地,以血前耻。”

秦凤仪这一向只关心自己小日子的都听得心潮澎湃,他道,“唉哟,先时我就觉着,皇帝老爷不似凡人,他可真厉害啊。”

“是啊,陛下文治武功都有圣君之相。”李镜道,“平家,便是因陕甘之功得以封王。你问我外祖家如今为何至此,我外祖父与大舅舅死在晋王之乱中,二舅舅又在先时陕甘之战时战死。三个舅舅,最能干的就是大舅舅和二舅舅,如今这个,是小舅。”

秦凤仪不由叹气,与李镜道,“这世道就是这样,越是能干的人反而死的越早。”又问,“两个舅舅没留下后人么?”

“苍天不佑,大舅舅身后原有个小表哥的,养到十六上,媳妇还没娶,就一病死了。”李镜道,“我母亲又是个想不开的,生了我之后,没两年也病死了。偌大家族,说完就完了。”

秦凤仪安慰媳妇,“陈舅舅虽然人才一般,表哥表弟的,好吧,要是表哥表弟好,说不得也轮不到我了。”

“你又说这不着边际的话了。”

“本来就是,要是他们好了,还不近水楼台先得月啊。”秦凤仪还酸溜溜了一回,他到底是个好心的,道,“其实,这也不必急,一个家族,总是兴衰更迭的,说不得什么时候就出一不得了的人才呢。就像我家一样,我爹小时候,险没要了饭。后来,我爹置起这偌大家业,人哪儿想得到呢。以前我小时候,我还以为我就纨绔一辈子呢?结果,我竟然做探花了!这更是人想不到的。你看,我还娶了你这么个好媳妇,以后咱们生他一屋子儿子,咱家便兴旺起来了。陈舅舅家也是一样的。”

就陈舅舅那做人的本领,李镜对舅家本也感情不深,闻言一笑,“你说的是。”

秦凤仪道,“岳父也是因陕甘之功,爵位升为世袭之位吧?”

“是啊。”李镜道,“听祖母说,我祖父,还有一个在禁卫军当差的叔叔,也都是死在晋王之乱。不然,怎么我家没有同支的叔伯辈呢。”

秦凤仪不由感慨道,“说来,人人都羡慕为官做宰,可想想,为官作宰风险也大啊。像我们小老百姓,天大的事无非就是没银子使了,被人欺负啥的,像这些大官,真是说没命就没命啊!”秦凤仪由衷道,“媳妇,这做官的风险可真大啊!”

李镜没好气,“在家混吃等死风险不大,那样活着跟死了有什么差别?”

“当然有差别了,活着能跟死了一样?”秦凤仪斜睨媳妇一眼,道,“我觉着,我以前就混吃等死的,你是不是以前特瞧不起我啊。”

李镜唇角一勾,笑道,“要别人那样,我自是瞧不起的。你不一样。”

“是吧?”秦凤仪美滋滋的想,媳妇一早就看出我与众不同来啦。

上一篇:欢喜记 下一篇:满床笏

石头与水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