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阙(475)

蜀王道,“可有些个宗室,日子不好过,就等着朝廷赏的婚嫁银子成亲呢。这几两银子,于朝廷自是不放在眼里,但于那些个日子艰难的宗室,可就是一笔不菲的赏赐了。”

大家各说各的理,有赞同的理由,自然要将赞同的理由说给景安帝知道,有些担忧的,也要说担忧的理由一并说了。

景安帝道,“朕时而去民间逛逛,也听人说过民间的事,知道民间亦是有贫有富,宗室的情形不同,朕也想过。都是一个祖宗的儿孙,朕断不能看着宗室连嫁娶之资都没有的。”

大皇子也是一片忧色,“是啊,倘有些个日子不好过的,叫人如何忍心呢。”

便是这善心话是皇帝陛下起的头,秦凤仪也是听得撇嘴皱眉。因着是在讨论宗室的事,故而宗人府的几位大员,如宗正愉老亲王,二皇子,以及秦凤仪,都可一并听着。要说愉亲王与二皇子,这一位是宗人府宗正,一位是陛下龙子,另则大皇子三皇子也都在,还有诸藩王,几位在御前有些脸面的国公,也在。大家都是姓景的,就秦凤仪一个姓秦的。要大皇子说,倘是个要脸知道分寸的,这时候,你又不是宗室中人,自该主动回避。偏生有这等不长眼的东西,死皮赖脸的还要了个座儿!

不过,我这刚说了一句,你就这么撇嘴皱眉的,是个什么意思?大皇子不悦了,便道,“看秦翰林,似有不同寻常的高见!”

“高见不敢说!只是,穷倒不怕,民间穷的人多了,不说别人,就是我爹,小时候我祖父母早早就过逝了,我爹吃百家饭长大的,全靠族人看他可怜,今儿这家给口吃的,明儿那家给口喝的,勉强没饿死。我家也不是宗室,也没得人照应,我爹后来不照样发了家,给我攒下了家底。哪里有这道理,穷就等着救济,我爹要是等着救济过活,怕我家现在全得要了饭!”秦凤仪素来心直口快,道,“宗室里有穷的有什么稀奇,你们宗室还有朝廷的银子发哪,民间哪里有这样的好事。不说民间,就拿宗室来说,太祖皇帝当年,我听说难的时候只余一匹老马一柄钝马,他老人家当时要难死了,也就没了如今的盛世太平!穷也得看怎么个穷法,要是年轻力壮的,屁事儿不干,那是得穷,这种人,就是穷死,太|祖他老人家知道,也只有叫他穷死了早死早超生,下辈子别托生在太祖皇帝的子孙群里,给他老人家丢人现眼了。要是鳏寡孤独的,这样的,才该照应,才该给银子,还得给粮米,以使其衣食无忧!”

“婚嫁之资还要靠别人接济,是不是就是二十年前,越王辖下的一个宗室,不就是为了混朝廷的婚嫁之资吗?一年娶一个,一年娶一个,偏娶那些无依无靠家境寻常的女子,娶来就打骂不休,一年保准打骂而死。这样,下一年另娶,就能再赚一年的婚嫁之资。那时愉王爷刚刚接手宗人府,觉着此事有蹊跷,如此查出这等令天下骇然之惨事,待此事事发,那位宗室已是明媒正娶的大婚十八回。越王因此由亲王爵降为郡王爵,也处死了那个丧心病狂的宗室。这件事,当时难道还不够警醒吗?”秦凤仪道,“我生在扬州,发生这事时,我还小,并不晓事。可如今这事都过二十年了,我们那里,还有这样的传闻。等闲人家的闺女,只要人家爱惜女孩儿的,谁敢轻易嫁宗室,就怕好不好的就成了你们骗婚嫁之资的冤鬼!”

顺王怒道,“秦探花你说事就说事,也不必把咱们都拉扯上,宗室十万人口,难保就没个害群之马!叫你一说,咱们都是坏的了?”

“我不是说你们坏,我是说,王爷们心太善了。陛下也是,好不好的就要发善心。只是,这善心得发对了人才行。王爷们说,有的宗室困难,这也得看是什么难处。像我说的,鳏寡孤独者,是该多照顾着些。可那年轻力壮、四肢俱全、脑子正常、正当壮年的,要是他们说,娶不起媳妇没饭吃,这也只得由他们去了。这样的太平年间,堂堂八尺男儿,竟困苦至此,有什么法子?”

闽王道,“凤仪你不晓得,太|祖为不使宗室与民争利,我等宗室,除了为官,还有祖宗留下的产业,并不准经商做工。故而,许多你说的民间的谋生之路,咱们宗室是做不得的。”

“这有什么做不得的?”秦凤仪道,“就是先前做不得,陛下在这儿呢。千古无不变之法,亦无不蔽之政。先把这婚嫁规矩改上一改,再把这做工的规矩改上一改,有爵宗室尚好,总有爵位传承,那些无爵宗室,随他们谋生便是。”秦凤仪想了想,道,“不过,毕竟是宗室,下九流之事,还是不能做的。”

上一篇:欢喜记 下一篇:满床笏

石头与水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