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阙(788)

景安帝道,“朕与程尚书商议。”

薛重还能说什么呢,倒是秦凤仪说了一句,“你这就回家收拾收拾行礼,大后天与本王一道往南夷去吧。”

薛重退下时,心里都跟揣了七八十只兔子一般,思绪一片混乱。他当然是对镇南王一系有好感了,尤其是听闻大皇子说了给镇南王易封地一事后,薛重便觉着,大皇子虽据嫡长之位,才干委实寻常。相对的,镇南王就藩三年,南夷便大有改变,今又有征信州之功。薛重其实与秦凤仪根本不认识,不过,薛重这样的年纪,说声青年得志亦不为过。后来,赵长史过来打听北疆榷场之事,薛重因赵长史为镇南王心腹,而薛重本身对镇南王又有好感,故而,对赵长史诸人颇为照应,对于榷场之事,更是有问必答。结果,就叫赵长史给看上了。

薛重实在未料到,镇南王直接要他到南夷外任。

一时间,薛重也说不出心里是个什么滋味。

虽则秦凤仪让薛重好回家收拾行礼了,薛重依旧是回了户部,他固然要外放南夷,但手里的差使必然要有个交接的。眼下,薛重便要先整理一番,准备交接才是。

秦凤仪把人要到手,心下很是高兴,还多与景安帝说了一句,“这薛主事长的也不错啊。”因他自身貌美,秦凤仪对于别人的相貌也是比较看重的。

景安帝道,“做君上的,要先看才貌,后论容貌。”

秦凤仪心说,当初你还不是看我生得俊才点我做探花的。想到当年与景安帝之事,秦凤仪不禁有几分腻味,遂不再与景安帝多言,告退出宫。景安帝不忘说一句,“明儿把大阳送宫里来。”

秦凤仪已是装聋的三两步的走远了。

景安帝感叹,“真是用着朝前,用不着朝后啊。”

马公公给陛下换一盏新茶,笑道,“谁还没个别扭脾气,待明日小世子进宫,陛下一见小世子,还有什么不欢喜的呢。”

景安帝不必见着大阳,只要想一想大阳,便不禁露出笑意来,道,“大阳这孩子,委实叫人喜欢。”景安帝喜欢的还不仅是大阳的性情,而是,见着大阳的天真活泼,便知秦凤仪的心胸,终是不肯将父子之间的隔阂来影响大阳的成长的。偶尔,景安帝看着大阳也不禁多想,秦凤仪小时候,是不是也一般的漂亮讨喜、天真可爱。

景安帝感慨了一回,秦凤仪回家抱怨,“总是要看咱大阳,咱大阳是免费给人看的吗?”

李镜好笑,“怎么,不免费,你还要收钱怎地?”

景安帝与秦凤仪之间的隔阂自不消说,薛重却是经历了人生中一次大的转折。

因马上要外放,薛重傍晚带着妻子回了一趟岳家。郑老尚书听着孙女婿说过陛下着他外任南夷之事后,亦是不扰惊诧,挑眉问,“你以往与镇南王相识?”

薛重道,“虽则以往也曾同朝为官,我便是认得镇南王,也因他当时是朝中名人,可镇南王也不认得我啊。”

“那怎么突然就点你去南夷主持交趾互市之事?”郑老尚书问,“你与赵长史相处的不错?”

薛重道,“我正分管北疆榷场商税之事,赵长史去户部请教榷场之事,我所言所行,从未有过他意。”当然,他对赵长史一行也的确比周全更周全了些。

郑老尚书想了想,“估计是赵长史向凤殿下举荐的你吧。”又问孙女婿,“你怎么看?”

薛重道,“既是陛下吩咐,今日程大人已命我暂将手里差使交接给祝郎中。要说交趾互市,镇南王颇精商事,而且,镇南王极具雄心,眼下打下信州,接下来必征桂州。交趾互市,怕也只是个开始。”

“这话有深意。”端起茶盅慢呷一口香茶,郑老尚书道,“说说看。”

薛重显然已做过思考,很流利的道,“南夷、云贵之地,一直是颇多当地土族部落,故而,朝廷鞭长莫及,更甚者,力有不逮。因当地土人文明不兴,商事更是不发达,一向为朝视为蛮荒之所。但其实,依其地理位置来看,周边颇多小国邻邦。一个交趾,商事其实有限。凭镇南王才略,必然还要自陆路沟通相邻各国的。”

郑老尚书放下茶盅,道,“那就去吧。镇南王相中了你,陛下亲自点将,原本,也想着,你还年轻,外放一两任的也无妨。”

“是。”就薛重本身,虽则他对官场亦是有雄心之人,但眼下,他不介意跟随着一位有才干的藩王,外放几年,既攒些资历……还有些个,不能诉诸于口的念头……都说大皇子是嫡长,可从薛重知道的一些皇家隐秘,虽则陛下一直未提镇南王生母,但,不少人都知道,镇南王生母便是陛下元配柳氏王妃。退一步说,若大皇子英明天纵,再加上他有那样强势的母族,估计大家不会说什么,含糊着也能过去。可镇南王一回京,大皇子便大放昏招,在薛重这样的年轻臣子看来,大皇子才干较之镇南王还是大有不如的。所以,薛重得说,大皇子长则长矣,嫡则未必!

上一篇:欢喜记 下一篇:满床笏

石头与水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