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阙(864)

就这样,徽地吃了大亏,把徽地巡抚气的,直接上折子参了秦凤仪一本。

秦凤仪先时死不承认,他只说,流民到了南夷,总不能撵出去啊,他就收容了。徽地巡抚也不是等闲之辈啊,他这辈子当官也没见过样无耻的,他们徽地是受灾了,可你有粮食,哪怕你卖给我,我也知你的情。结果,你去拿粮食换我百姓。徽地巡抚险没一口老血喷出,他也是有证据的,秦凤仪看事情赖不过,便直说了,谁叫你救济不及时,难不成看百姓饿死!

徽地巡抚便道,“你有粮食,我可高价收粮救济百姓!”

秦凤仪干脆道,“我有粮食,徽地又不是我的封地,我就是本地人口不多,才去迁些人过来的。”简直把徽地巡抚气个半死!而且,秦凤仪还举例,“江浙就比你聪明,我也派人去了,结果,只买回不多几人。你不说你本事不够,便说我挖你人口。你要是处处都好,百姓们谁会为口吃的就卖身啊!”

结果,秦凤仪直接把徽地巡抚从巡抚位上给干掉了。

这事儿闹的,整个年下,京城都不缺谈资了。

第381章 南夷新风尚

真是个神人哪。

以往秦凤仪在京城, 碍于身份地位的缘故,勉强算一朵奇葩。如今不同了,自从身世被揭, 秦凤仪成为了藩王, 现在做事, 越发的神仙放屁, 不同凡响了。

只听说过别个地方受灾,有相临的州府伸出救援之手的。虽则徽地离南夷有些远吧,人家徽地是遭灾了, 可也没求着你南夷去救啊。倒是镇南王殿下, 很有慈悲心肠,让人带着粮食去了。结果,竟然是拿粮食换人去的。

往时要想迁徙些百姓, 朝廷还得按人头出银子, 给百姓们安家费哪。现下不同了, 镇南王殿下, 一手举着热腾腾的白米饭,一手挥舞着卖身契,谁卖身,就给谁饭吃。至于人头银子,那是一分没有的。就这样,据说折腾了徽地好几万人。虽则镇南王殿下只承认,他就弄了一万人过去,但, 这个数字是没人信的。

倘只是一万人,徽地巡抚能急的直接翻脸。

当然,现下诸多官场老油条都认为,徽地巡抚与镇南王翻脸是很不明智的。毕竟,人家镇南王虽然客串了一回拐子,但人家不是强行拐卖人口,那些卖身的百姓,也都是自愿的。

关键是,镇南王是个泼才啊,先时抵死不认,眼看抵不过去,他就翻脸了,还说徽地巡抚无能,他虽是买了些人口,但总比叫百姓们冻饿而死要强吧。你要是救济的及时,百姓们能为口吃的就自卖自身,来我南夷么?说来,都是你巡抚大人无能!

这场嘴仗下来,徽地巡抚把官儿也给丢了。还强行叫镇南王扣上了顶“无能”的帽子,虽则这顶帽子,即便镇南王不给他扣,许多朝臣心里也觉着徽地巡抚怪无能的。遭灾的又不只你徽地,江浙一样遭了雪灾,怎么人家江浙就没出这事儿呢?听说,镇南王也派了人牙子到江浙去,结果,江浙总督巡抚是年都不过了,各地巡视救灾之事,其治下官员更是没一个敢偷懒的,硬是没叫镇南王拐去多少人口。

这人哪,就怕比。

与江浙总督巡抚一比,说徽地巡抚无能,也不能说不对。

只是,想到镇南王做的这趁火打劫的奇葩事,百官都无语了。还有礼部卢尚书私下同景安帝道,“镇南王殿下给徽地送粮,原是好意。这事儿闹的,倒叫殿下在朝中风评不一了。”

景安帝一幅老神在在的模样道 ,“有什么风评不一的,朕看镇南王就不错,以后哪里赈灾力有不逮,朕就叫镇南王去给他们帮帮忙。镇南王那里正缺人哪,早跟朕嚷嚷好几回了。迁哪里的百姓,他们能乐意?要是实在顾不过来,就让镇南王帮他们一帮,也是为他们减轻负担嘛。”

卢尚书心说,你俩真不愧是父子,这馊主意想的,简直能挤兑死地方官。

倒是大皇子年下帮着宫里施粥舍米救济京城贫窘百姓,很受了些好评。

秦凤仪反正是向来不管人怎么说的,他是个只认实惠的。如今把百姓们“买”来了,立刻给上户口,户籍搞定,秦凤仪先给人个甜枣吃,南夷分他们土地耕种,前三年不用交税,三年后按田地品质分上中下三等田来交粮税,而且,他们自卖自身,只用做十年奴婢,待过了十年,便可恢复良民身份。至于分给他们的田地,六十年内不许买卖,六十年后,便是他们自家的了。而且,这些百姓,倘是有手艺的匠人,那真是走了大运,现下南夷正缺匠人,直接可去匠人司报道,唉哟喂,至于匠人司的待遇,那真是……哪怕不是自卖自身,倘他们早晓得南夷这里对匠人这般优厚,早自己背着铺盖卷过来讨生活了。

上一篇:欢喜记 下一篇:满床笏

石头与水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