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豆蔻年华(227)

一本《乱城》,让春江文化尝到了甜头,更因为这部作品虽然卖的特别好,但是文学色彩一点都没有消减,获得圈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让出版社收获了名声,也收获了利益。再加上国内短期内并找不到能和苏夏势均力敌的抗衡的年轻作家,所以春江文化是下了大希望在苏夏身上的,恨不得她每半年就写出一本书来,每一本都能卖个几十万!

谁想得到苏夏早有准备,当初和出版社签的压根不是卖人的约,而是卖作品的约,只要苏夏不想写文章,出版社是没办法逼着她去写的。这下出版社就陷入了被动的局面,好话也不是没说过,新合约也不是没摆上来过,可苏夏就是不签,现在更是弹弹手指,直接上网发文章去了,那小说出版社的人都看过,虽然好看虽然很火,但是国内不能出啊!(05.06年以前,国内玄幻题材的网络小说要出版实体只能通过台湾出版社。)

现在出版社唯一的希望,就是苏夏写的那本杂文集了。网上的反应好,因为篇幅短曾被许多媒体转载过这文章,在坊间也多受好评,再加上苏夏的名头和出版社的宣传,首印个十五二十万册应该还是卖的动的。

但是苏夏为人实在是太懒散了,只要出版社不主动找她,她甚至都不去找出版社,有时候电话也不接。这种对名利看的特别淡然的态度让出版社的编辑们是又觉得佩服,又觉得无奈——这年头,出书不炒作,怎么卖的动呢?所以,他们为了逮人,早早的就派了人在网站蹲守着,时刻关注着苏夏的出现。昨日,在网站蹲点的出版社的编辑一看苏夏更新了新的章节,就知道这作者又潜水回来了,第二天一早上班的时候就汇报给了主编,主编的电话立即就打了过来。

出版社传达的意思只有一点:赶稿!赶稿!还是赶稿!我们要出书!我们要赶在下一季度来临之前迅速的出书!

苏夏私底下已经做了不少的读书笔记了,这些都是没发到网上的,自己改一改给出版社送过去,倒是可以凑一本实体书的字数。于是面对着迫切焦躁的出版社主编刘先生,苏夏难得干脆的点了头。

刘主编起初还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待到苏夏一再承诺会在下个星期就把修改好的一共三十二篇杂文文档传过去之后,才觉得现实了点,语气立刻松快起来。

人一高兴,话就显得有点多。刘主编开始跟苏夏巴拉些杂七杂八的八卦事儿了,先是说了一通他自己也有在看苏夏的《天衍》,觉得构思之奇特,故事之玄妙完全可以跟金庸古龙等大家在武侠风初起的时候写的那些经典作品相比。假以时日,这本书肯定能轰动全国!刘主编并且预测着,没准儿因为这本书,国内的小说界将会在以后产生一大堆类似的跟风作品,形成一股“修仙热”。可惜就是有一点:国内文学界的那些大佬们,并不怎么看得起这些通俗文学。就是造成再大的轰动,在现在也难登大雅之堂,只能留到十几几十年后,后人总结现当代作品的时候,才能看到这些小说中的闪光点了。

刘主编还喟叹:出版社不是没有考虑过出版《天衍》的,可惜现在国家文化局把关把的太严,看文学作品还是用的几十年前的老眼光。严禁黄赌毒,三观不正,神神怪怪什么的。这本书好是好,就是没可能被正式出版了。只希望几年之后国家能放宽一点政策吧……其实政策什么的,都是狗臭屁!《聊斋》他们怎么就出的那么欢腾!说《聊斋》的时候怎么就说这是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了?!怎么一到现当代作品,都将手把得死严死严的,真是荒谬!

苏夏一面听着,一面在心中觉得佩服。刘主编不愧是王爷爷的好友,也不亏是做了几十年出版社编辑的人物,眼光之犀利毒辣,心胸之广阔,足足超出现在人那么一大截。不过,出版这回事儿吧,她早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就有预见了,所以也并不觉得难过,反倒安慰了刘主编几句,说自己并不在意,大家都不用觉得惋惜。

这是一宗事,另外有一宗事情,刘主编说的有些支支吾吾的,却让苏夏从中听出了几许猫腻,大感兴趣。

二十年前,文革结束后的八十年代,社会上掀起了广泛的读书热潮,几乎任何一本新书出版都会引起抢购。八二年出版的普普通通的一本《说岳前传》,首印就足足有九十万册,这个数字在当时看来还很普通,就是因为社会现象造成的。而春江文化出版社,就是在那个时候创立的,起初是国营,八十年代末的时候,社会出版热潮冷了下来,不少出版社倒闭,春江文化出版社就接受了注资,成为公私合营,现在已经彻底变为私营企业了。

摇曳菡萏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