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豆蔻年华(25)

将一切都准备好了之后,她就开始动笔。唯一不方便的一点就是她写字的速度实在是有些慢,如果有电脑可以打字的话,苏夏自己一天就可以写上上万。但是现在电脑根本还未普及到一般家庭之中,只有某些单位才有笨重的台式机,虽然也有家庭电脑,但是几MB的内存,几GB的内存,运行十分不流畅的网速,以及现在并不发达的网络世界,让苏夏对买电脑没有一丝一毫的兴趣。

不过如果有一台电脑专用来码字,那就是太舒服的事情了——可是,现在一台家庭机就要几万块钱,买这样一台高档奢侈品,只为了自己的业余兴趣,打死苏夏她都不会将这个要求对父母提出来。当然,如果以后她自己挣到钱了,肯定是会自己购置一台电脑的。所以对于目前还没有高科技手段辅助的苏夏,只能运用自己的右手,开始了真正的“写作”。

每天在学校上课的时候就将家庭作业全部做完,然后回家,装作是做作业的样子,将脑中构述的故事一一写下来。第一遍的原稿她是不做任何修改的,因为写下的每一个字,她其实在白天已经在心中酝酿了千百遍,所以BUG极少。而在原稿写完之后,她会做大面积的修改,再重新撰写一份,这就是预备投给出版社的稿子了。

苏夏每日奋笔疾书,写到右手酸麻,一天可以写三四个小时左右,平均一小时她只能写一千多字,一天最多就是五六千字。这样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写了组组十天,她也只能写五六万字,比起她预想的全文18W字,才完成了不到三分之一。而在这十天里,她无论是胳膊,手臂,还是脑袋,都已经负担沉重,每天一躺到床上就立刻能够进入睡眠。

沈素梅一开始以为苏夏窝在自己房间里不停的写作业,是她

9、稿定矛盾...

自己担心未来的期末考试考不好,丢了期中考试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但是慢慢的她就发现了不对,因为苏夏根本就不是在写作业,而是拿着一个本子不停的写啊写的,看起来不像是日记——因为日记根本不可能写的这么长。

于是在苏夏又一次奋笔疾书的时候,沈素梅很“恰好”的送了一杯牛奶给她,就这样发现了苏夏自己写文的小秘密。苏夏犹豫着将这件事告诉了母亲,不过也没有明说,只是说自己在试着写小说,可以锻炼文笔,顺便练字。

知道女儿在做什么之后,沈素梅相信了苏夏的说辞,没有再怀疑她。而且她看苏夏每天写小说写的那么累,还问她有没有快捷一点的办法。苏夏尝试着说出电脑打字应该会快一点,心疼女儿的沈素梅想了很久,带着苏夏去了还未彻底停业的A市造纸厂办公室,让她在那里打字,然后再用办公室的打印机将文章打出来,让苏夏带回家去修改,眷写第二次。

这样一来二去没几次,在办公室打的加上苏夏自己手写的,《11°青春.初恋》的初稿很快就定出来了。全文一共18万字,苏夏预计自己再删删减减,可以缩减到15W字以内,这是一个恰好可以讨好出版社编辑,获得出版资格,又不显得过多和过少的字数。

为了迎合出版社的口味,虽然文风苏夏设定的是走青春路线,但是,内容中她自己添加了许多这个时代特有的因素。譬如说教育制度,广泛而严重的下岗潮等等。因为她不确定内地的出版社是否会出版纯粹的言情小说——目前只有台湾那边的言情作家的作品比较畅销,内地的话,还是题材厚重的比较好卖。

所以,某些特定的因素,都被苏夏运用到了文章里面。高考制度,中国特有的教育方式,父母和孩子日益加深的代沟,改革开放个体经济进展的艰难……这些在多年以后都会被学者当做课题来研究,现在却很少有人能看透这些现象背后说明的问题。

跟着母亲去了几次她以前工作的办公室,苏夏也看得出来沈素梅其实很不想在家歇着,她是很想工作的。以前造纸厂的效益好,沈素梅在造纸厂坐办公室当会计,一个月拿的工资不比苏建国少,甚至在效益好的时候还比他多,承担起了家里储蓄+花费的全部义务。

可是近年来A市的造纸厂因为效益降低和环境污染的缘故,一个个工厂被停工,沈素梅所在的市造纸厂也终于停产,将一大部分的职工都给内退下岗了。沈素梅呆在家里,没有额外收益,苏建国又不会把工资全部交给她,家里最近过的确实是有点紧巴巴的。

苏夏看母亲跟还留在造纸厂的几个阿姨叔叔都聊的挺愉快的,

9、稿定矛盾...

摇曳菡萏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