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豆蔻年华(250)

苏夏面上不显,其实心中早吃起了飞醋,如果现在有话筒深入她口腔,只怕连磨牙声都听到了。

那美女一开始目光都是看着台上的,但是自从霍锦文坐在她身边之后,她连台上的明星也不看了,只动不动的就拿眼扫霍锦文,还时不时的拨弄一下头发,歪一歪脑袋,做尽了风骚姿态。

苏夏不动声色的扫视着霍锦文的表情:却见他神情淡然,只看着台上,对身边美女的搔首弄姿却恍若未决。不过没多久,苏夏就敏锐的捕捉到了霍锦文微皱了一下的眉头,然后见他很自然的交换了一下手臂放的位置,右手不经意间从鼻尖划过了。

苏夏早就闻到了那女人身上传来的香水味道,只是她为女人,不觉得这味道有多刺鼻,相反,因为那女人似乎用的是高档香水,香味其实很妩媚沁甜,与那女人挺搭的。但是,现在一看到霍锦文这几乎不显的动作,苏夏就意识到了:霍锦文不喜欢这女人身上的香水味。

那么,是任何香水味道都不喜欢呢,还是独独不喜欢这一种呢?保守起见,苏夏决定自己以后暂时还是不要接触香水这东西,直到能够得到确切答复再说。

行动比意识走的更快,苏夏立刻就用极低的声音,对坐在自己左手边的那对中年夫妇说道:“抱歉打扰一下,我哥哥鼻子对香水味道过敏,但他现在……”她用眼神示意了一下自己右手方向,露出了无奈的表情:“所以,请问我们能和你们换一下座位么。”

那对中年夫妇很善解人意的微笑着答应了。礼堂里座位的设计很舒适豪华,每一排的过道之间来往人并不会给在座的人造成困扰,所以,换座位的动静也不大。

苏夏笑着答了谢,然后拽着霍锦文的胳膊,和那对中年夫妇换了座位。一分钟都不到的时间,霍锦文就和那女人中间隔了三个人——苏夏为保险起见,将霍锦文放到了自己左手边的位置,自己则坐在中年夫妇身边,又加了一重保险。

重新安顿好后,霍锦文眯着眼睛打量苏夏良久,轻笑着问:“你怎么知道我讨厌香水味?”

苏夏微微颔首,实则骄傲的尾巴都有点上翘起来:“因为我观察入微。”

而此时,舞台上的大帷幕也渐渐拉开,电影,要开始了。

6、首映仪式

不得不说张本华能够成为国内导演中,为数不多可以站在国际舞台上的人,自有他的本事。

就比如说他翻拍电影,对原著的解读和再造,就是其他任何导演所比不上的。特别对是关于乡土文化,爱国情结,或者是社会现象等因素的刻画,特别的逼真细腻,可以直触到人心底最软的地方,引发大部分观影人的共鸣。

就如同他习惯的一样,《初恋这件小事》,张本华导演仍然赋予了电影一些与原著共生,而又不尽然全部相同的东西。苏夏写这本书的时候,主题是青春,社会是笼罩着青春,被苏夏赋予众多含义众多戏份,却从未在台前出现的客观存在。

比如说女主角父母下岗后家庭内困窘的生活,女主角在学校面临的几乎让人窒息的压力,北漂的艺术家,艺术家看似不羁逍遥实则也饱含苦楚的生活环境……如此等等,苏夏都没有用直接的笔触去抨击社会环境,她只是委婉的,写实的,将生活在这块幕布下的小人物的生活刻画的细致入微,用表层的生活来看内里的社会。

张本华导演的镜头就显得残酷多了,他直接将每一个可供挖掘的角落,都用特写的镜头放大,风干在观众面前。如果说苏夏写的还算是青春,还有那么一丝爱情存在的话,电影就完全不是一部青春爱情电影了,它属于写实派的。它甚至连女主角对男主角产生的爱情都要怀疑,借由电影最后女主角班主任的口说出:你现在感激他,怀念他,忘不掉他……你真的觉得这就是爱他么?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被施舍一碗水,一块馒头,就很容易对那位施舍者产生雏鸟情节。再加上那位施舍者是带着善意来的,你简直就要认为他比你之前认识的所有男人总和还要出彩了!你的感情来的太片面,太主观,那是环境逼出来的,不是你心底真正滋生出来的……这样的论点,其实就已经推翻了“初恋”这个重题,而把它推到了“确实是件小事”这个层面上。

苏夏苦笑,没想到这个名字,还可以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理解。

除此之外,电影还刻画了一些苏夏所没有写到的东西,比如说男主角的某些不可言说过往,糜烂的私生活影射现代人越发肆无忌惮的肉欲关系。而苏夏原本就暗示的那些,教育制度,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子女教养问题,社会失业率,下岗再就业,北漂的艺术家,拐卖妇女,高考地域歧视,早恋……等等,电影中也均有涉及。

摇曳菡萏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