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二十世纪日常(840)

作者:沙柳273 阅读记录

美景无处不在,脚下的路却让你望而却步。不管你到哪儿,只能靠脚。这里依旧处于原始状态,依然没路通车。就是想走出去也要穿林过河,除了附近居住的地方根本无路。物品进出靠背夫和马帮。

原主那较弱的身体根本适应不了眼下的环境,物质的缺乏,精神的崩溃,致使花季女孩丧了性命。冰兰接受身体适应了好几天才把这里搞清楚。

这个学校是乡村小学,算上她只有两个老师,三十多个孩子。三个年级,再高只能去更高的学校,路途会更远。就是这三十多个孩子还是附近几个村凑的,村子居住分散,人不多,一般一个村子几十户,孩子更不多。很多家就近让孩子上到三年级,再高他们就无能为力。

让孩子上的只是少数,九年义务后有的还是不能接受。不是别的,只是送孩子上学的路太远,有的上学需要走上几个小时。而且路很难走,随时会有危险发生,例如毒蛇袭击,突然的泥石流或高涨的溪水,都是可以致命。

一排简易还算结实的高脚楼,有教室,有办公室,有宿舍。踏着楼梯下来,身上穿着一件厚外套。山里的风很冷,早晚温差大。

冰兰生起炉火,用干菌菇做了一碗面。校长兼老师尼玛曲珍已经五十多了,跟家人住在学校边上的革登村里子。小学也被人们称为革登小学。

冰兰到来无疑给她减轻了负担,却是知道外面来的老师只是支教,最多两三年就走。有的待了一两个月离开的不是没有。即使知道,尼玛曲珍还是很热情相邀冰兰去她家住。只是刚来的冰兰心情并不好,她选择了单独住在学校。

好心的村民和曲珍给她送了很多食物,冰兰现在吃的几乎都是村民或学生带来的。山菌的味道很鲜美,即使面汤没什么油水依然很好吃。

吃完饭冰兰打开课本,她负责一到三年级的汉语教学,西藏学生入学学的是藏语,汉语也学,属于双语言教学。

课本很简单,目的只是让孩子们会说汉语,会认识汉字。简单教学对冰兰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只是语言上有待沟通。小山村居住的是门巴族人,他们说的都是他们的语言,没有文字,只是代代相传的语言。

她说的普通话小孩子听不懂,好在徐策(边防驻军指导员)等人一直努力教着,普布加错会藏、汉、门巴三种语言,教起来就容易一些。冰兰来后跟着一二年级的孩子学习藏语,跟尼玛学门巴语,好像成效不大,只会简单是对话。

冰兰接手原主就不同了,她对语言很敏感,相信用不了一年应该能流利交流。

“你没来前,都是徐指导员他们轮流过来帮我,”这是刚来时尼玛校长告诉她的,当天冰兰也见到了那个徐指导员。一个二十六岁的汉族人,家在四川,汉语说的带着川味。

然后是尼玛校长的儿子普布加措,他在外面初中毕业后参军,随后到了边防。过来帮帮他母亲很正常,还有其他外来的战士,那些战士一般都有初中到高中文化,再有的就是新来的军校生,他们一来一般就是排长或指导员等等。

整个连队只有徐策和李国勇两个上过军校,他们是这里的常客。

冰兰依旧用标准的普通话,她觉得孩子们一定在视听上有混淆。冰兰将书再次看了一遍,在一张纸上写了一个计划。随后天黑下来,一夜风雨后,孩子们依旧按时过来上学。

有的就是光着脚跑来的,到了学校洗洗脚才穿上鞋子。孩子一个个带着纯真和质朴,今天来的是普布加错。

“林老师”

“普布老师”

年轻的门巴汉子浑身带着阳刚,一身军装格外精神,学生们都在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那身军装也许就是他们的梦想。

“加措,你今天教二三年级藏语”尼玛过来,眼里满是慈爱。普布加措是她的儿子,也是她的骄傲。

“好的,校长”普布加措答应着,眼睛却没离开冰兰,尼玛不由瞪儿子,傻孩子,外面的汉人哪里的留得住的?

“小林老师带学生进教室”

冰兰躲开普布的眼神,不禁摇头,可别对我动心思,上一世窝在雨林一辈子,这一辈子决不能窝在这里。待几年,但不是一辈子。

十五个七八岁的孩子,冰兰从简单是汉字教起,纠正着一个个读音,学习写字。孩子们很认真,他们珍惜着自己手里的每一页纸,铅笔写下的每一个字。本子很贵,需要阿妈用一袋蘑菇换三四个本,三个鸡蛋换一块橡皮。

他们用的书需要阿爸卖好多竹编,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所以他们珍惜。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