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心(315)

皇帝点头笑道:“可不是?朕走了这半天,一点儿不觉着累,倒是神清气爽,这颗粒香比御花园的花果还好呢。”

一行人慢慢就走到了流花河畔,苏名溪循着路径,还不等走到那厂子前,便看到了一群傣依族人。

这一下只把皇帝惊了一跳,看着这些人和中原人迥异的服装,忍不住小声对苏名溪道:“这是从哪里来的蛮夷?怎么在我大吴境内,竟出现了这么多。”

苏名溪精神一振,知道重头戏来了,连忙笑道:“皇上忘了?前年归原国灭亡,原本的归元子民四处逃窜,其中一些也到了我大吴境内,皇上仁慈,特旨各路官府抚恤优待,这些人就是当日的归元子民,我听说他们好像是一个部落,叫什么傣依部落的。”

皇帝深以为奇,目光送着那群傣依族人,摇头道:“不对不对,归原国人流落四方,到我大吴境内之后,不过是在边疆安居,这些人怎么却来了这里?”

苏名溪笑道:“人有知足者常乐和不知足者常乐两种,边关又如何能和我大吴中原相比?有的归原人随遇而安,在边关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窝着就好。自然也有些归原国人不甘心一辈子为衣食奔波,想找个肥沃的地方世代居住,衣食无忧,这也是人之常情。这些人就是千里迢迢迁徙而来,皇上请看,前面就是他们的部落,房舍和咱们中原的建筑风格倒也有些不同,别小看了那几栋房子,可是住着将近一千人呢。”

皇帝吓了一跳,失声道:“就那么几栋房子,住一千人?咱们大吴一个村子也比它大得多啊,一个村子可没有一千人。这些人也当真能吃得了苦头。”

苏名溪笑道:“是,我也听村民们说了,这些傣依族人最是吃苦耐劳,来了不到两年,已经开垦了几百亩荒地,他们苦苦捱到现在,怕是当日逃亡时带出来的物资也已经山穷水尽了,就指望着这几百亩地产的粮食活下去呢。”

这边说边走,竟然就来到了傣依族人那集中在一起的茅草石头房前,恰好看到几个老人在那里聊天,其中除了傣依族人外,竟还有几个穿着汉人衣服的老头儿,皇帝谈兴也上来了,也不管自己的尊贵身份,就跑到一块大白石上坐下,苏名溪立刻知机的对正在旁边玩耍的一个孩子道:“我们是过路的,这会儿有些口渴,能不能给碗水喝?”

第190章 攀谈

那傣依族的孩子答应了一声,咚咚咚跑回去,不一会儿拿了两个瓢过来,其中一个装满了清水,另一个瓢里却是放了几个大鸭梨,上面还滴着水珠,显然是洗过了。

皇帝接过了梨,忍不住感叹道:“素闻归原未亡时,那边的人热情好客,如今看来,果然传言不虚。”话音落,在那梨上咬了一口,登时甘甜的汁水横流,直甜到了皇帝的心窝里,心中更是高兴,眼看着几个老人都憨笑着看自己,于是皇上话匣子打开,就和几个老人攀谈起来。

苏名溪在一旁,几乎完全没有插话余地,只把这小公爷惊讶的眼睛都直了,听着那几个傣依族老者高度赞扬大吴国泰民安,天子圣明。只把皇帝乐得嘴都合不上了。接着几个小王村的老人又赞傣依族人聪明勤劳,朴实助人。傣依族老者又赞这里的民风淳朴,乡民们憨厚热情,总之,话题的中心思想就是:因为天子圣明,所以两族紧紧团结围绕在大吴天子和朝廷的旗帜下,共同繁荣共同进步。

一席话只听得皇帝心花怒放,这是什么?这是自己泽被四方,英明神武的证明啊,这是天子教化成功的结果啊。一个外族部落,现在竟然对大吴国忠心耿耿,这是多大的成就?

几个人谈兴浓厚,一旁的苏名溪抓着个大鸭梨囧囧有神,心想这难道也是阮姑娘安排的?不对啊,哪里就能安排到这样事无巨细?她怎么会知道我们就能走到这里?特意请了几个能说会道的老头儿在这里坐着?不对不对,她要是有这份未卜先知的本领。当初我们两个人也不会相遇相识,结了这么一段没有结果的缘分。

排除了这个想法,那就只能说是凑巧了。苏名溪心中高兴,暗道太好了。这真是连上天都在帮忙,如此说来,这一次的事情。或许还真的会有一丝转机。

一边想着,忽然就觉得袖子被人拉了一下,回头一看,原来是廖乐,只见他苦着脸小声道:“小公爷,咱们去别处溜达溜达吧?您没看皇上就那大鸭梨都吃了两个,再说一会儿。鸭梨吃多了怕是要闹肚子,皇上那娇嫩肠胃哪禁得住这样胡吃海塞啊?”

苏名溪回头一看,可不是,皇帝面前都扔了两个梨核了,他不由得哑然失笑。于是便弯下身道:“咳咳,那个……叔叔,天快晌午了,咱们也该寻个地方吃饭了……”

上一篇:食锦 下一篇:凤飞来

梨花烟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