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煎何太急(重生)(277)

如此一二个月下来,多数官员都已经明白了新帝的喜好,上行下效之际,也习惯了这种有事儿说事儿,简单明了的行事作风。也觉得这种行事果然比自己在桌案面前憋了半天,都在想该怎么遣词造句才能不犯忌讳,歌功颂德,然后再把事情报上去的程序要简单了很多。潜移默化之下,在处理各种公务的时候也习惯了这种雷厉风行,一时间朝廷的办事效率竟也提高了不少,实在是叫人欣慰。

史书可见,举凡新旧势力交替之时,朝廷都会有一段时间的秩序混乱。天授初年自然也不例外。不过这种混乱在庄麟无视各种陈贵旧习大刀阔斧的改革之下,很快就变得秩序井然。而朝廷秩序井然了,皇帝跟文武百官就都清闲了不少。也就有闲心去考虑一些看似无关痛痒,实则充满了利益瓜葛的闲事——比如说选秀。

所谓选秀,乃是从民间挑选贤良淑德,品貌双全之女子充实后宫,服侍陛下,替皇族绵延子嗣,维持江山社稷安稳传承。

此事放在天授年间,就更显得尤其重要。

只因新帝庄麟膝下并无子嗣,唯一的皇后君氏又是男儿身,没有办法给新帝孕育龙子。因此在这样独一无二的高富帅的光环之下,多少文官武将,功勋亲贵都拼了命的劝说皇帝进行选秀,充实后宫,并对自家女儿各种教导告诫,务必让她等进宫之后,使劲浑身解数夺得皇帝恩宠,尽快孕育子嗣。在新帝嫡子注定不会存在的情况下,大家的机会就多了。

诸多官宦世勋之家打的好算盘,然而请愿的折子刚刚进了昭明殿,就被新帝看都不看的退了回来。简而言之——

“朕的家事,用不着尔等来操心。”

诸位臣工闻言,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各种请谏折子如雪片般飞入昭明殿,甚至到了后来,文武百官竟联名上奏,态度坚决的要求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务必要广纳后宫,绵延子嗣。

与此同时,皇后君氏狐媚惑主,危害朝廷安危的流言再次尘嚣甚上。

不过这次众人的态度可不是当年的艳羡嫉妒,唯一存在的只有憎恶嫉恨,盖因君少优的存在着实挡了她们上晋的道路。正所谓杀人父母,断人财路,君少优一夕间成为大褚所有女子的仇敌。

而新帝庄麟对于文武百官如此折腾,唯一的应对就是从宫中挑选百名美艳宫女赐给诸位蹦跶的最欢的臣工。并且明言“来而不往非礼也”。

你不是想搀和朕的后院之事吗,那么朕也不甘寂寞,对你们的后院指手画脚一番。

不光如此,庄麟还特地驳了一个上奏请封承爵,但承爵之人并非原配嫡子,而是继室所出嫡子的国公府的奏疏。此举更是引起了不少朝臣的强烈反对。

一时间朝中议论纷纷,多少言官大臣不思精忠报国,为百姓做事,反而将此当成了邀买盛名的途径,每每有言官在朝廷之上上奏怒骂皇帝。求的就是龙颜大怒之下,挨了几十板子的惩戒。于是连月下来,朝中大臣站着上朝,躺着回家的情况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更有甚者,竟为此争斗耽误了南方一州洪涝之灾请求赈灾的折子。还是在一月之后,江浙一带戍守海防的武官回京续职时,无意间同庄麟说起,庄麟方知此事。

得此消息之后,庄麟龙颜大怒。立刻下旨命令朝廷官员各司其职,不得再非议后宫之事。并且明言有生之年,不会举办选秀,充实后宫。

“朕之一生,唯有皇后一人足矣。”

宁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新帝庄麟对男后君少优可歌可泣的忠贞并没有得到大褚官民的啧啧称赞。与此相反,朝中劝谏的折子反而更多。更有一些官员不惜在金銮殿上以死谏言,以头触柱的规劝圣上以江山社稷为重,万万收回成命。而早有预料的庄麟已经在君少优的提醒下,吩咐宫中太监婢女将金銮殿内的所有柱子都包上了一层软软的海绵。因此劝谏的官员没能死成。不过庄麟也没放过这人,以此人不务正业,不理会国家大事,民间疾苦,专挑这种无关痛痒的鸡毛小事来劝谏皇帝邀买清名为由,罢黜了这名官员的官职。遣送此人告老还乡。并再次下旨明言,劝告诸位臣工务必各司其职,以百姓江山为重。

并阴损的叫人编了讥讽那官员“不误正调,不理百姓疾苦,不闻江南水患民生之疾,专管着皇帝跟谁睡觉之事挑刺儿,结果被皇帝一怒之下,贬了官职”的童谣让人在街头巷尾传唱。

如此阴招一出,那官员不畏生死,谏言皇帝的行为立马变了味儿。其一心最看重也最得意的不畏强权的清流清誉自然也在这街头巷尾的传唱之中添了那么一抹怪异的味道。叫众人哭笑不得之余,也暗暗心惊的收敛了动作。

上一篇:重生之不肖子 下一篇:穿越之悲催伴读

八爷党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