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煎何太急(重生)(287)

待新帝登基之后,已封显亲王的庄珏并没有如律去封地,而是禀明圣上之后,就领着妻儿周游天下之山水。娴太妃因自幼入宫,习惯了京中风水,也不想年过半百的且要折腾一遭,遂请了旨意带着孙儿依旧留在宫中。一来服侍太上皇,二来也同皇太后有个伴儿,三来小孩子年纪太小,身体柔软,实在扛不住路途颠簸,不如留在宫中。毕竟京都集天下龙气之福地,风水更为养人。

当然,明面上的借口是如此,至于背地里,娴太妃与其母家是否由种种考量权衡,事不关己,众人也就不去胡猜了。

如今只说显亲王,因秉性光风霁月,文采风流,且受陛下信任器重。游山玩水之间,且带着新帝亲授的“如朕亲临”的身份玉佩,可于暗中查访地方官员行止办案,每有所得就以密旨上报天子,庄麟则佐以当地锦衣卫之密报查证,若果有官员鱼肉百姓,为祸江山,必当严惩。

如此一来二去,立志做闲王的三皇子无意中竟成了贤王。每到一地或为民请愿或惩办贪官,时间长了,不觉有说书之人编了那显亲王白龙鱼服的事迹来传唱。不但使民间百姓对大褚皇室更加亲切认同,且显青天的大名也穿遍大褚,其余到了封地的皇子王爷见了,羡慕之余,也纷纷效仿仁义之行。一时间众志成城,百姓倒对这一番新朝新气象更有了期待。

不但赞誉大褚皇室天家优容,垂爱百姓,更钦佩新帝心怀宽广,不是嫉妒贤德之人。

儿子名垂天下,留在宫中的娴太妃自然就越加风光得意。满面春风之下,开口必奉承太后,新帝就成了题中之意,不叫人意外了。

而听到娴太妃一句句的称赞,皇太后的心情亦是非常不错。作为母亲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儿女,自然对外人称赞儿子比奉承自己还觉得耳顺合心意。且皇太后与娴太妃交好多年,自然更有姊妹情分。如今便也投其所好的笑道:“显亲王自幼承太师教导,耳濡目染之下,颇从了太师云淡风轻的高人性子。显亲王秉性潇洒,有闲云野鹤之志还不忘报国忠君,实在是妹妹教导的好。且显亲王虽然长久不在京中逗留,不能承欢妹妹膝下,却也不忘三五日的书信一封给妹妹。每到一地更是留了墨宝寄给妹妹,叫妹妹足不出户也能纵览天下风光。如此才情孝心,也叫姐姐羡煞多矣。”

闻听这话,娴太妃脸上终现出两分真真切切的开怀。并从父辈志向,娴太妃并没有让儿子逐鹿天下的野心,只想让儿子平平安安,富贵荣华的长大。不用为滔天权势变得处心积虑,步步算计,只凭着自己的心意潇洒过活。因此娴太妃自入宫后便步步为营,先是向自请下堂的宸妃交好,后由耐心教导儿子,甚至不惜让儿子长久的呆在他外祖父身边。耳濡目染之下,终究养成了儿子光风霁月的脾性,如今安然渡过了激烈的夺嫡岁月,被封亲王爵,又得新帝信任,可随性恣意的度过一生,又能不受猜忌的做一些实事,在娴太妃来看,于愿足矣。

诸多太妃太嫔们见状,不觉又凑趣的开口称赞了好一番。这个说新帝孝悌,那个又说几位王爷有福,能得这样有情有义的大哥做了皇帝。因新帝登基是秉承天意,且众望所归,除谋逆犯上的二皇子外,其余皇子均在新帝登基后安然封王,顺风顺水的带着各自母妃去了封地过活。并没有大家担心的大肆打压排挤一类。如此安然的过度本该最残酷且心惊胆战的一段时日,诸位太妃太嫔们自然心生感激。好话也就不要钱的淌水般从一个个樱桃小口里流了出来。

一时殿内叽叽喳喳的热闹了好一会子,眼看正午到了。在东宫随几位师傅学习的太子庄毓也下了学过来给祖父祖母请安。诸位太妃太嫔们方才有眼色的请安告退。待小包子也从寝殿出来之后,已经早有准备的皇太后则吩咐小厨房的人立刻传膳,宫俾衣袂翩跹,举盘游走之间,早上了一席庄麟等人最爱吃的酒菜。不但有之前提过的脍羊肉,还炖了一盅君少优最爱的牛肉羹,以及太子庄毓近日来比较喜欢的水晶虾仁,再加上一坛子西域进贡来的用冰灞过的葡萄浆,这一顿饭吃的众人酣畅淋漓。

皇太后端坐在席上,面带微笑的看着君少优和庄麟两人举箸用膳,不断用公筷给三人夹菜,自己忙乎的不亦乐乎,其实真没吃多少东西。不过显然,众人当中最高兴的莫过于皇太后。看来在皇太后心中,这午膳吃的是什么都不要紧,最要紧的是跟谁在一块儿吃的。

庄麟与君少优显然也明白皇太后的心思,因此每日虽麻烦了一些,但必定要竭力挪出一些时间,或与皇太后吃午膳,或与皇太后用晚膳,再不济喝一杯茶也好,总归每日要在太极宫待一些时候,与皇太后聊一聊闲话才是。

上一篇:重生之不肖子 下一篇:穿越之悲催伴读

八爷党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