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明朝考科举(365)

窈娘怀抱琵琶弯腰道谢,愿唱一曲慰劳他的辛苦,便抱着琵琶唱了一套【梁州絮】以示情怀:“……寒风剪,冰沙细,关山道阻如何归?孤女泪,少人知……今日终得天爷天眼,不由我愿将身舍,舍身与官人每擒那贼归。”

她唱罢深深一福,台下众人不由得精神一振,高声喝彩,等着封云揽起佳人共赴良宵。恰正在此时,那位走路一步一顿、别有端重气场的谢大人又出来了,叫封云扶起窈娘,赞她孝义勇烈,愿意用她做美人计,捉捕黑衣盗。

帘幕垂下来挡住了舞台。可是孤男寡女下帘子,和孤男寡女加一个顶头上司下帘子,背后能想到的东西就不一样了——

有谢千户这尊大佛在上头压着,他们都不敢代入封云跟窈娘在后台干些什么了!白瞎了风云这么个好模样,白瞎了他们锦衣卫的风流衣裳!

众人正批判着文人写的戏不行,不懂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纱幕再度拉开,袅袅炉烟升起,屋里再度装成个雅致闺房的模样。四名穿着对襟袄裙、梳着双鬟的侍女围在一座镜台前。

台上一面铜镜正正遮住了王窈娘的脸,只能看见她梳着望仙髻,发鬟用染色的木珠镶了铜做成金花固定。

弦管骤然拨响,四位侍女齐齐后退。

镜后的王窈娘唱着“绿云堆鬓,脸生霞脂香淡匀”,从桌后站起身来,露出一张眉眼修长,眉尾略细而上翘,擦抹得粉晕双颊,雪肤朱唇的美貌脸庞。她头上鬟髻高堆,插满了首饰,两耳戴着长长的碎珠耳环,额上间了一枚红花钿。身上穿的是象牙色对襟大袍,里衬着小高领的藕色小袄,颈间戴一个镶璎珞的金项圈,

光板折射的淡黄光芒从两侧打到她脸上,将脸上不够精致的轮廓模糊了,只留下如画成的眉眼朱唇,乌发如云,清艳难言。

那曲儿唱的也正应景,什么“临风一笑不是春,疑是梨花月下魂……”

谁说文人写的戏不好了,写的好!就是这么个人,这么段儿曲就得这么唱!

作者有话要说:

参考书是《明清散曲史》赵义山

具体的曲子和作者明天再上

第151章

窈娘这一出场真是艳光四射。

打扮得这么美, 是要去色诱黑衣盗, 还是要先跟封云诉诉真情?

台下的锦衣卫们伸长了脖子等着,戏台里小门推开, 果然走出一个年轻俊秀的锦衣卫……不是一个, 是一排。走在前头的是一步一顿, 步伐格外显眼的谢千户,走在后头的是一队六人的丹衣校尉。封云虽是站在最前头的, 却也没比后头的人显眼儿多少。

那些名字里不带风云, 却也在抓捕黑衣盗时立了功的校尉们顿时扬眉吐气:“那台上演的都是咱们这些人,待会儿叫那唱戏的把咱的名字记下, 在外头唱时多报一报, 就不信没个小娘子听了咱的名头, 找咱们求救申冤来!”

没有小娘子,也有小娘子她爹娘、爷奶、叔婶……翁姑就算了。

连同那几位千户都动了动心思,思忖着要不要也跟谢瑛他们一起巡视。反正若能多拉几所的人,他们也不用天天轮值, 至多了一两个月轮一回, 也不算太累。

众人一边看着美人一边想着美人, 唯有谢瑛全副精神都放在戏里——台上正唱到谢千户调兵遣将,命封云扮作抱琵琶的乐工,早晚伴在窈娘身边,又叫余人妆成百姓暗中跟随他们。

众锦衣卫喏喏应命,台上灯火渐暗,一重重纱幕落下, 一室艳光煞气都隐在帘后。众人都是听戏听惯了的,听调子就知道这套曲儿唱到几分了,这场戏分明还差一支煞曲没唱,怎么就落下纱幕了?

众人刚要起来抗议,那纱幕忽又从中间层层分开,走出一个冶容艳质,怀抱琵琶的王窈娘,垂头拂弦,唱道:“不甫能黑漫漫填满这沉冤海,昏腾腾打出了迷魂寨,愿诸位位列三公,日转千阶。”

台下众人轰然而起,也不洒钱了,摘下身上的香囊、玉佩、带钩等物,不论贵贱,满满地扔了一台。

这支曲本该是落幕前窈娘对着谢千户与众锦衣卫唱的,可台下坐的就是锦衣卫,还有当日擒住黑衣盗的人,薛老板提前就叫人安排了这场面,让饰窈娘的正旦出来对着真锦衣卫们唱这一段。

计掌柜千叮万嘱的不叫他们改词,他们只改改唱曲儿的地方还不成么?

台下热烈地扔东西,台上的正旦、帘后的诸生和乐工、杂役们心都颤了,连那琵琶声也颤了颤,最后一句唱词临场改成了:“赐下这一身衣食,恩德无涯!”

台下叫了无数声好,恨不能连靴子也扒了扔上去。幸好后面布景布得不大慢,不等那些年轻人在上官们面前扒个精光,纱幕就再度层层拉开,露出两间并列的房间,中间隔着一道门。

五色龙章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