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明朝考科举(534)

他也正是要建功立业的时候,不愿多看那些跟儿女私事有关的东西,随手拿了本《六韬》,借着书将话题转开:“兄长竟还送了这些《武经七书》,正合我心意。我这一两年刚开始读,还有许多未能详解之处,譬如《六韬》中《文伐第十五》,其中阴谋极重,以文王之仁圣,尚父之鹰扬,何必至于此?弟以为这分明是后世枭雄附会之作,伪托文王时世。还有《兵徵第二十九》,其中的望气之说我也不大相信。我去年曾出山海关,亲见本朝守备军人……”

王状元又咳了一声,叫儿子拿了书就赶紧回房去,别正日只想着出击鞑靼——打仗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事,朝廷得有无数安排,哪儿是他这么个连时事都不知道的孩子读几本兵书就能打的?

崔燮忙劝王状元:“世间学问皆有用地。王贤弟允文允武,心系国家百姓安危,来日必成大器,大人不必求全责备了。”

王状元道:“你可别夸他,这孽子禁不得夸,去年就自己出了山海关,你再夸他他就打倭……”

幸而反应快,倭奴二字没出口就咽回去了,改口道:“他都快成亲的人了,成日价还这么定不下心来,我将来拿这么个儿子给诸兄我都怕对不起他!”

崔燮这才知道王圣人要结婚了,自己又将见证一桩历史事件,又惊又喜,跟他们父子道了声“恭喜”,又有些后悔没在家挑些正式的礼物来。

罢了,办婚礼时再补吧。回去得把这事告诉李老师,让他也提前有个准备。

他这么真诚地道喜,王守仁也有点儿纳闷他到底知不知道自己要成婚,难不成是真的碰巧送了江西方志?除了方志之外还有兵书,一本科举书也没有,这分明就是为了他用心挑出来的……

不过此时他父亲一再催他离开,王守仁也无暇多问,只看着崔燮说:“不知崔兄研习的哪本兵书?回去我也要从头细读一遍,有不懂的来日正好请教兄长。”

研习……兵书……

研习说不上,就说看过的,能看懂的,跟战争有关系的,也就是……《毛概》吧。他总不能在大明论人民战争……

崔燮抿了抿嘴,干巴巴的一笑:“可惜愚兄未曾读过兵书,不能与贤弟探讨。来日若有机会,我当向王贤弟请教。”

王守仁暗叹了一声可惜。

可惜这么一个懂得他的报国志向,不像父亲一样只逼着他走举业之途的人,竟没读过兵法,不能跟他共论如何振兴边备,为大明重新收复河套了。

王圣人遗憾地离开,王华目送儿子离去,盯着人把门关上,才放下手中书信,对崔燮笑着说:“我看了西涯兄的信,你不就是要在书里添名?这是小事,叫人送个信说一声就是了,你又何必特地上门一趟。”

崔燮从随身的包袱里取出新草稿,捧过去给他看,笑着说:“本来也该来拜望前辈,见一见王家贤弟,正好借这个机会过府,还望王前辈不弃。”

王大人拿过新稿看了看,见他一张张图紧锣密鼓,处处精彩华丽,比自己写时想象出的场面还好,不禁连赞了几声。看到最后他自己加的几页时,也觉得文字清通简易,颇有古风,不比自己写的稿子差。

这连改都不用改——

不,还得改一处!

王华脑中灵光瞬闪,再坐不住,忙叫人把又长子守仁叫回来陪客,自己告了声罪,便回内室提笔蘸墨,给那位推举崔翰林作翻译官的礼部官员改为王维,又加了一场他在圣前力荐崔翰林的戏码。

……这套连环画里既然有了诗仙李白,再多一个王右丞也无妨吧?

第221章

王状元回房写书, 便把大公子守仁又叫出来待客。王守仁欣然而来, 打算聆听新状元崔世兄的教导。

因崔燮不懂兵法,他们便只能讲论经书。王守仁所课的是《礼记》一经, 崔燮倒是教过弟弟, 可教庸才和教天才的难度不一样, 他不敢拿自己那瓶底都没满的水糊弄人,便讲起了四书。

崔燮教惯了弟弟和两个学生, 答这个答得倒顺畅, 也不紧张了,跟他侃侃而谈, 将朱熹与四书大全里的说法都灌给他。

岂知教天才的法子跟教普通人不一样, 王阳明不是他那种为了应付考试而学的学法, 而是真心求知寻理之人。他见崔燮讲得和他父亲弄回来的科举指导书没什么不同,听着没滋没味的,便主动问道:“我方才见崔兄画的养气呼吸图,似与寻常道人方士所讲的静息养生之法不同。”

崔燮笑道:“静坐休养, 吐纳练气是道家求长生之法, 我这养气法不求长生, 只求健体生力,是以要在动中养气。你看那些打坐的练‘吸嘘呵呼嘻’,也是要扩张胸肺、吐故纳新,体内气息深厚了,自然身体健朗。我这跑步练气的法子,呼吸之余更能活动到四肢百骸, 血脉肌骨一体沐浴在你吸进去的清气中,身体自然能更结实。”

五色龙章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