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明朝考科举(544)

正当他叹息好好一个儿子白赔进去,不如早和王经历联姻时,尹阁老又从京里给他送来了信,叫他收拾从前弄鬼的手尾,把儿子送给尹家当女婿。

他不知儿子怎么忽然得了阁老青眼,可那祖宗显灵的事真不是他叫人弄的,他既怕逆了祖宗不详,又怕违了阁老招祸,再想想阁老是要把亲孙女儿嫁给他家,那份怕祖先见责的心思又淡了几分……

谁想到他刚修书回家催儿子结婚,尹阁老又倒台了!

看到朝廷传来的邸报时,崔榷的脸就像被谁重重扇了一巴掌,又白又红,回到自己的院子里再顾不上别的,忙叫人磨墨推纸,又写了封信叫儿子不许和尹家结亲。

这几个月折腾下来,他白白收了两位首辅的许诺,给儿子订亲复退,订亲复退,结果竟是一片镜花水月,半分好处没捞着。

更可悲的是,明年初恰是外官三年一度大计的年份,布政使周大人要带着他们这些非首领官的考语上京。他因退婚的事得罪了王经历,那小人定要在周布政使耳边说他的坏话,恐怕今年也回不得京了。

那他苦熬这三年,又得了些什么?

自己没能娶个正经妻室,也没给儿子联得一门好亲,旧日同年因怕万、刘两位首辅打压纷纷和他断了关系,而答应要把他引回京的两位阁老耍弄够了他又先后致仕……

崔参议坐在值房里,想着周布政在他考评文书上题的“庸常”字样,想着自己还要在这险恶之地待上三年,忍不住全身发冷:阁老靠不住,同僚指不上,儿子资历尚浅不说,有个有人望的老师还守孝去了,他要再回京,恐怕只能靠自己了。

可他一个布政使司督册道参议,也无别的实政可干,若要拿出能让他回京的政绩,就只能冒着风险……清黄册了。

========

他坐在值房里发狠,决心赌上性命做一桩大事的时候,他儿子正在京里和翰林院、詹事府的大佬们谈笑风生。

吃经筵。

自打新皇登基,经筵从几年不开一回改成了每月逢三之日准时开筵,全体讲官都带着仆人、拎着食盒,连吃带打包,享受着皇家给他们这些先生的好处。连同崔燮这个只需贡献一张脸,翻几页书的展书官,也能痛痛快快又吃又拿。

吃了这么几个月经筵之后,家里两个弟弟和徒弟的脸都有点儿圆了。幸好崔先生不光叫他们坐着念书长肉,早晚还拎着他们跑步、练五禽戏,又请了刚刚忙完万家和事涉先皇晏驾大事的李孜省等妖道大案的谢镇抚使教他们新拳脚,总算把这几个孩子吃下去的御膳都练成了紧衬的瘦肉。

不见得有腱子肉,但四位小学生的身量还算合衷,个子也拔高了不少,容色悦泽、气息悠长、体健有力,真和修了仙似的。

谢镇抚这个只能偶尔请到的名人,教弟子也和崔先生一样用心。他待两位小国舅自然关怀备至,待崔家两个白身的小学生也不因身份而轻忽。看在他们兄长的面子上,他教这两人也如同待自家兄弟那么细心,架子打得扎扎实实,一招一式都不肯敷衍。

他一来崔家,四个孩子就算过了年。

崔先生唯独在他面前不催着他们念书,不光叫他们学新武学招式,还许他们听谢瑛讲案情,扮成锦衣卫假装办案。

这个主意也是逼出来的。

两位张国舅自张皇后受封后,也依例授了锦衣卫百户,当天就颠颠儿地跑去镇抚司见世面去了。崔老师上值时管不住他们,要是不给他们点儿过瘾的机会,就得跟巡街的前辈们一样满京洒银子救落难书生去了。

谢镇抚当时为这特地到崔家告了一趟状,怕两位国舅总揣着银子往人少的地方跑,跑出什么危险来。

崔燮听他告了一夜的状,急得肾都亏了,转天叫人买了几斤黑芝麻炒芝麻糊,补了几天的肾气,终于补出了这个叫他们自学自演断案剧的主意。

谢镇抚使讲的故事里,被拿问的罪人犯了哪几条大明律?应受什么刑罚?可在八议之内?设若在可议的贵人里,又该缴多少赎铜赎罪?若缴铜不足,又该几日一追比?锦衣卫拿问罪人回衙后该如何写文书卷宗?

为了给少年人塑造良好的人生观,谢瑛讲的故事都是千挑万挑挑出来的,罪人的确是罪有应得,不是受人诬陷的那种。

两位小国公是有锦衣卫身份的,崔燮叫人给他们做了合体的修身曳撒,叫他们兄弟妆扮起来演断案官,家里下人们陪着演罪人和校尉、小旗,崔家兄弟当书记官——没错,只有他们兄弟遇上这情形都逃不了写一篇记录文章。

不过两位国舅最后也要写结案文书,写完之后交由谢镇抚亲自批改。

五色龙章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