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长生路远(121)

作者:青空之羽 阅读记录

然后就是日常的建设上,攀科技树,改良现有技术,选育良种,改进器具机械,最主要的是对于军队的训练和武器的制造。

此外最要紧的是火药的制造,苏溪原本想搞几门大pào的,但受限于找到的铁矿石纯净度不够,火控温度种种问题,只能制造投石车,弓、弩,然后就是搞些炸、弹玩个火、药了。

还有医疗问题,后勤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制定条例人口管理制度等等……这些围绕的一个中心,就是考试与选拔。

也是将来推举科举制的雏形,苏溪在自己的地盘里搞扫盲教育,自己亲自编写教材授课,挑选脑子灵活用心学习的作为一期生,然后再让他们学会了以后jiāo给下面的人,就这样一级一级的传递,时间紧急,不是苏溪想jiāo出几个大学问家或者门徒,教学的目的,一是开启民智,二就是给他们灌输苏溪想要的三观和思想。

武力上的qiáng大只是肉体的qiáng大,jīng神上的qiáng大也同样不可或缺,将来苏溪要面对的问题很多,外族入侵和民族问题,世家门阀与九品中正制、皇权的集中,地方的自制……处理这些问题是,没有一个集体的理念是不行的,只有心中有了一个理想,大家往一处使劲,这个组织才会有凝聚力,这也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治国理念。

你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个问题,□□当年那批人从一开始就一直在反复探讨,反复研究,然后,在战火中洗练、升华,最后有了新中国。

现在这个世界北方被胡族入侵,政权jiāo替不断,但是士族依然是稳固的存在,而南方则是皇权被直接被高门士族把握在手里,琅琊王氏掌握大权,颍川庾氏、陈郡谢氏等士族林立,他们凭借家世郡望把握社会舆论风评来控制升入高层的门槛,哪怕一个人凭借自己的才能升到了高位,只要家世不行,就依然是被他们所排斥的。

特别是晋朝最初的占田荫客荫族特权,更是促使了士族的壮大,他们依靠封建特权赐予土地和劳动力、俸禄、恩赏和政治bào力行为,加qiáng其经济势力的发展,并形成以家族血缘和地域关系为纽带的自给自足的地主经济集团。这个集团的最上层是士族,下面是门生故吏、姬妾歌僮、宗族、家兵、部曲、佃客、奴婢和大批荫户、士族还通过政治特权,私自侵占国家公田,分割吏卒。

作为整个社会来讲,士族其实是在皇权自身衰弱和外族入侵下的一个特殊时期产物,同时也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存在,是苏溪将来必须要铲除的敌人,苏溪要实行科举制,要打破士族垄断的知识和教育权,那么在这个士族门阀政治为主流的社会里,苏溪面对的未来必然是一片血红,对待敌人,如果思想上不能折服,那么还可以从肉、体上彻底消灭。

因此,苏溪特别注意对自己最初班底的打造,最初宁愿自己窝在大山里多累点也不出去和士族合作,争取本土士族的支持割据一方。

为此,苏溪还亲自下场写了很多本书,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生物学……还有现今的书籍竹简,苏溪在外出打仗的时候也都特别注意收集,他在修建了一个大图书馆,只要遵守一定的规章和制度苏溪手下的人都可以进去抄阅。

为此,苏溪在攀科技的时候最先搞出来的就是纸,然后是雕版印刷术。

印刷术保密,纸张却流传了出去,一等的为白玉纸,纸张洁白光洁,次一等的为huáng草纸,这个世界纸张已有出现,但是质量并不怎么好,上层士族还是普遍用竹简或者丝帛。同纸张一起流传的,还有穿越者必备的玻璃,毕竟山上不可能什么都自给自足,要养活是十来万人,钱财的开销是个恐怖数字,苏溪只好想办法赚钱。

时值四月,山雪融化,绿意萌生,杨华身着一身轻便胡衣走在山林间,身边跟着的是由家族部曲护送的一车车粮食,山道崎岖,可是他们走的这条路却被人为修正的颇为平坦,显然是走惯了的。

他身边跟随的仆人劝他骑马,却被他拒绝,不过一点山路,他如今出来游学,难道这点路都走不了了。按理说作为林松郡杨家的三子,他平时jiāo往的至少也应该是一郡太守或者郡望名士,像这种藏在深山中的流民住所,连让他多注意一下也不配,但谁让他如今要出来游学呢,闲来无事,就当是郊外游玩了,何况他也对这个对出产玻璃和白玉纸的地方颇为好奇。

世家自有经营之道,除了耕种收租外,经商也是世家的重要财货来源之一,像杨家的商队就为苏溪提供了大量的粮食,而苏溪则回报与他们玻璃和纸张。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