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空间种田(66)

“阿爸,我跟你一起去,姆妈,你快回家烧菜,做几样阿爸喜欢的菜,”冶子也聪明,知道要让阿爸消消气,他知道阿爸喜欢现做银器,而看着老爸的神情,老爷子拿来的那几块银大洋成色还很不错。

李曲奇的银制工坊和苗家的吊角楼不同,是用了泥巴垒起来的,远远看去就像个山坳里的土堆似的。烧银和冶金不同,不需要大规模的水电,所以这间工坊并不大,门口也只摆了两三口圆肚水缸。

两个大小不一的炭火炉,一个是黑炉,一个是明炉。明炉温度高,用了土砖葺的,炉口是开放的。只要李曲奇在家,明炉的火是常年不熄的。炉子旁边放着根熏黑了的吹火管。火不够旺时,就用了吹火管加加热。

工坊里最醒目的还属摆在了工作台上的大小银具。苗人嫁女时,会送上几十斤的银饰作为陪嫁,这些年虽说因为旅游等缘故,苗银也从最早的纯银换成了白铜,锌铜等次一等的混银,可请得了李曲奇的,全都是苗家数的上脸的人物或者是省里市里或者是国家比赛用的,所以这里的银器件件都不是俗品。

进了工坊后,李曲奇就沏了几杯自家的白茶,让诸时军和小鲜坐下,再是拿了一本册子,上面绘着这些年李曲奇做过的样式。小鲜手头这本还是李曲奇这趟去了东南沿海后,刚装订的册子。以前的银饰册子全都是手绘的,用得久了,就得重新绘制,很是麻烦,现在有了照片可和印刷好的图册,就方便许多了。

“老人家这几块银洋可有些年岁了,”李曲奇再查看起了诸时军给的银大洋。贵州不是产银的省份,省里流通的那些银器都是祖宗一辈,有些甚至是好几辈人流下来的。以东南苗寨的年青一代待嫁女子来说,很多都是用得姆妈婆婆辈的银饰,请了寨里的师傅回炉重新烧制了,再打造的。李曲奇年轻时,就经常做那样的活计。

李曲奇用手指敲了敲银洋,满意地听到了阵悠扬的回音,再是看着雕工,更是点了点头。诸时军的银洋中,有中国市面上流通最多的袁大头,也有年代更早一些,十九世纪流入中国的西班牙鹰洋。看着成色,都是银成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好银。李曲奇现在用得银中,也很少见到那么足的银。

“是确定了要融了?我这里还有一些成色稍次一些的银块,老人家也可以挑一挑,”这类老银洋,收藏的价值已经打过了银这种金属本身的价值,李曲奇是个真正的手艺人,对这样的钱币,也有了几分爱惜的心思。

“融了,大兄弟,由着你的手打成了银器,那也是这几块银洋修来的福气,”诸时军和李曲奇虽说才见了一面,却也对他的气度很是佩服,有了相交的心。

见诸时军也定了主意,李曲奇也就不再劝说了,而是问着小鲜:“小姑娘,你可是看好了样式了?看好了,我就让冶子给我拉风箱,上融炉了?”

两小孩正在一旁嘀咕着,冶子指着册子上的一个手镯说:“不用看了,听我的,准没错,就选这款。”

51 镂梅镯

隔着两小脑袋,李曲奇也不知儿子说得是哪一款,等到小鲜确定了指着图谱上的一款镯子。李曲奇看清了只得笑着摇了摇头,都说女生外向,咋他家的冶子也生了双往外拐的胳膊肘。

苗家的女子打银器多是头饰,挂饰,外形华美精致,用在了汉家人身上就不大合适了。

李曲奇原本属意是替小鲜打副长命挂锁,挂在了脖子或者做小了戴在脚上都挺不错的。

诸时军的意思是给小鲜打上个镯子,传统的说法中玉能养人,银器则能驱邪,小孩子带着玉器容易碎,还是戴着个银器磕碰了也没事。

诸时军见了李曲奇的神情,再看看小鲜和李冶指得那个镯子样式,也觉得有几分眼熟,再一回忆,“这款镯子是从南边得的启示吧。”

诸时军也知道李曲奇这样的工匠是绝不会偷学别人家的样式的,他说得启示也是讨巧的说法,一般是指从了不同的物品,如绣品或是小玩意儿画作上学来的。

“老爷子眼力好,小姑娘挑得也好,”李曲奇用了食指曲了个指,给了李冶一个爆栗,让这小子这么小年纪就知道重色轻爹。

他这趟回寨子里也想好好过个清闲年,手头没接啥活,哪知为了个人情,却是接下了个麻烦的银器来。

册子上的这个镯子是李曲奇为了参加世界首饰大赛特别构思出来的,普天之下只有一件单品,这会儿还在瑞士的珠宝展上展示着。

苗银制品发展到了今天,样式也有成百上千,可款式却没有多少创新。

冶子替小鲜选得镯子的名字叫做梅镂,是仿造了再往西南的云南一带的另一个少数民族,白族的一款传统食品雕梅而成的。雕梅是在研制好的青梅肉上雕出纹路,去核镂空,在用指头按压成了菊花状,图得是好看好吃。

MS芙子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