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市井田园(102)

高氏觉得很好,又找了所有能用的木头加上结实的蜀黍秸做成帐子盖在上面,再在四边压土,只留个小门往里倒灰就好。

因为在自己家靠河的地头,也不会有人走,不怕掉下去。

如今分了家,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地少就不要种太多的种类。像谷子、黍子总被麻雀叨,产量低又不当饭吃;蜀黍一般用来喂鸡多了卖给酿酒作坊,主要是为了能用蜀黍秸编席,如果需要在地头上种两分地也够了。因为有海外传来的玉米解决了牲口和家禽的粮食,还能补贴人的口粮,算是极好的。

她暗自帮家里规划了一下,主要种几样就好,粮食有麦子玉米,经济作物就可以种棉花和花生,还可以秧一亩地瓜,产量高需肥少,大人孩子也喜欢吃,多了的也可以喂猪。

如果按照她的计划,以后十五亩良田每年种四亩花生五亩棉花,花生秋收后可以直接种麦子,来年收了麦子再种玉米,收了玉米便可以种一茬绿肥等。这般十五亩地轮作加上套种能够从肥料、收成上合理利用。

只不过这么麻烦的事情还是等自己大一点再说吧,如今爹娘已经够惊讶了,以后可以推脱又看了什么书学了新的知识,他们也不至于会怀疑什么。

入冬时候,陈先生病得厉害,眼瞅着不行了,把景枫叫了去说了一些话,他不许别人听大家也不知道说什么。病来如山倒,,没一个月陈先生便去了。他一去,景枫少不得伤心了好久,柳无暇因为如今不便,只打发了家里的仆人来祭奠,送的东西却没有往日多,银两更是少了大半,路过高家也没进门,想是那头有话嘱咐。高家人虽然唏嘘却也知道人之常情,说不得什么,只有景枫暗暗地替柳无暇担心,不知道他在家受何等委屈。

陈先生一走唐家堡就没有真正有学问的大人了,村里的孩子要是读书就要去前面杨家屯或者后面林家庙子。

王氏见景枫准备去县里考试,又埋怨自己家景森读书晚如今都要九岁了,还没入蒙学。言辞间不禁对婆婆有些怨念,平日里便不爱去说话,而是喜欢往外走。李氏对于她喜欢去跟外面人搭个说三道四,打听消息很是反感,却也并不当面表现出来,暗地里也会嘱咐高氏少跟她说景枫的事情。

年前老薛家又让媒婆来过一次,高氏依然拒绝,尽管这次他们礼数周全,面面俱到,她总觉得薛家不可靠,女儿去了不会幸福。

日子紧吧年还是跟往年那般凑合过了只不过因为景枫要去考试,办得稍微喜庆热闹些。

正月上,高氏特意拿出了辛苦攒着舍不得花的几个钱让唐文清买了稍微好一些的礼品带着景枫去给那三位廪生拜年,自己带着桃花搭了回来拜年的文沁家马车去清水镇给萧老太太拜年。

说起来她也是因为今年求了人家办事才去的,以前也不是不想走动,实在是两家差得悬殊,去了怕人家看不起,又怕给仝芳丢份。仝芳来,自己家人待她和气,且觉得萧家少奶奶来了,那是荣耀。可自己去萧家就不是那么回事,除了仝芳和萧朗只怕没人高兴,以往给仝芳帮忙还行,如果纯粹去走动,那是很尴尬的。所以以往高氏从没主动去过萧家,都是等仝芳来了,将家里舍不得用的稀罕物或者精心做的什么吃食请仝芳捎回去给老太太尝尝。

只是今年请了人家办事,不能不去问安,他们家什么都不缺,就算空着手也算心意到了,尊了人家的面子,表面不如何,心里肯定是高兴的。

六岁的唐妙表现的已经像个大人,有时候沉思起来甚至会忘记自己是孩子,等别人叫她猛地抬起头来,眼中的精光便遮也遮不住,王氏就说她精怪附身的。有时候看起来比大孩子还精明,脸上有着同龄人所没有的深沉,眼中有着大人才有的狡猾。

不过当她有意识地扮演孩子角色的时候,还是能做到尽善尽美,哄得家里老人每日笑呵呵的,加上乖巧懂事,从不祸害东西,爷爷奶奶仍然最喜欢她。

李氏常说“如果桃花是个男孩子就好了,说不得以后和哥哥一起去做个大官,还能考个状元回来呢!”

萧老太太过年的时候贪喝了两杯,受了点风,正卧床休息不怎么见客。高氏领着女儿进去请了安,让女儿给磕了头。老太太拉着唐妙看了一会,赞道:“这丫头越来越伶俐了,以后肯定是个能干的俊丫头。给我们萧朗做个伴儿多好!”

唐妙假装不懂,甜甜地道:“萧奶奶,你要赶紧好起来,”然后看了看问道:“你怎么不枕小山给你做的枕头呢,菊花晒干了,枕着很舒服的。”

桃花露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