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市井田园(290)

这时候也有镇上的菜商找来想跟唐妙长期合作,唐妙一时间忙得不亦乐乎。大家正说说笑笑干活的时候,有人飞快地跑来地里,嚷嚷着,“大喜啊,大喜啊!”

大家纷纷询问怎么回事。唐妙心里揣测难道是自己的事情?萧老太太来提亲?正胡思乱想着那人到了跟前,是唐家本家的一个侄子,他大声道:“大喜呀,大喜呀,咱家举人老爷如今升官做知县啦!县老爷都来道喜,哎呀,呜呜啦啦一屋子人呀!”

这一下子跟炸了锅一样,众人纷纷给唐妙道喜,说往前推上几十年唐家堡也就这么一个知县。唐妙让三儿媳妇给看着,她先回家去。

唐妙回家一问大哥的信根本还没到家,是知县老爷得了信儿提前来道喜,同来的还有县里的几家乡绅,纷纷送上丰厚的贺礼。

因为景枫之前就叮嘱过,不管谁来都行,但是不能要人家赠予的财富,例如房产、田地、奴仆、上好绸缎等,所以唐文清让人将那些贵重的礼物拿回去,只留下酒肉点心等普通礼品。知县大人表达了自己的喜悦祝贺之情,留下贺礼也不多打扰便携了来人告辞离去。

虽然知县大人不过是例行的道贺可唐家堡却津津乐道不已,纷纷以景枫为荣,只觉得从唐家堡走出去都格外有脸,精神头十足。

一时间家里来客不断,四外村的乡绅络绎不绝前来拜访,这干扰了唐家的正常生活和劳作,唐文清又急了,让唐妙写了大大的对联贴在门上,说明景枫做知县,是皇命天恩,大家同喜同喜,现下农忙之际,恕不接待。

唐妙带着女人们忙活了几天蘑菇大棚收拾停当。如今家里地多,唐妙又想做其他的副业,便需要固定帮工。她让父亲跟胡大几个商量下,最后选了家里弟兄多的三个做长工,常年住在唐家,管吃管住农闲时候一月给两百工钱,忙时候另外。三人因为家里人多吃不饱,想让唐家给粮食不要钱,唐妙自然同意。

转眼清明开始秧地瓜。如今家里有帮工,像挑水、铡草、打扫、沤肥、割草、打扫牛栏猪圈等活便都归他们和景椿做,女人完全替换出来,只管着做饭针线等活。

如今唐妙便只管自己的试验田,大棚以及菜地等,指挥人帮她做事情,招待那些来买菜的人。除了蘑菇大棚,她还种了三亩菜地,家里有水车,庄稼不必每日都浇,用来种菜地非常合适。村里那些格外穷的人家只要有空就给她帮忙赚点粮食青菜补贴家用。她寻思着在大棚旁边盖鸡栏,等春暖的时候捉四五十只鸡鸭回来,这样鸡蛋鸭蛋还有肉又能换一笔钱,而且能把那三亩地充分的利用起来,如今不种地,任其长草,可以放牛鸡鸭的很是划算。

二月二十接到景枫从水城县送回来的信,大嫂生了个大胖小子,有七斤八两重,请父母赐乳名。另外将调任做知县的消息告诉父母。如今大嫂张嬷嬷几个都跟着他在县衙住。水城县内因为有河入海,一小半县民以水为生,他买了一批水产干货送给家里让他们分给亲戚们,另外送了四十两银子回来,是朝廷给的安家费用。双喜临门,皆大欢喜,把老唐头几个激动得一夜没睡着,给孙子想名字。第二日他们就让唐妙给大哥回信,奶奶帮孩子想了乳名叫念恩,让一家人时刻记着上天和朝廷的恩德,嘱咐景枫清廉为官,报效朝廷。

唐文清和高氏商量又添了十两把那四十两银子给他捎回去,他们在外面不比家里,处处都要钱,虽然朝廷管着衣食住行,可为官不比种地,人情四事都要打点,再说刚添了孩子,总不能让媳妇和孩子跟着受苦。

唐妙写好了信给大家念了,便又问母亲:“娘,二姐的亲事就这两年了,是不是该订嫁妆?我看还从县里那家铺子买就好。”

高氏寻思也是,又商量买什么,这些年大家都兴做炕柜炕橱、联三橱、椅子、手箱、妆奁匣子等,这样一套做下来很多人家根本负担不起。不过如今家里条件好,高氏也不想亏了女儿,当初大梅出嫁跟她一样不过是柜子、大木箱、手箱等实用没看头的东西,她总觉得委屈了大梅,所以现在家里条件好了,大梅再给钱她都不要,让女儿自己攒着。如今给宝儿和小暑礼物她也舍得花钱,这样也让那边婆婆舒坦,自然待大梅更好。

唐妙早就给周诺的铺子写了信,但是他们竟然没信,既不给回信也不给送家什儿,她就知道肯定是周诺在搞什么。所以她想经过母亲的同意再写信催催,刺激刺激那厮。

杏儿一直没什么表示,好像在说别人与她无关一样。听大家讨论她的亲事,她便下炕去做别的。结果过了两天就收到县里铺子的信,邮差一般每日都会跑一趟村子,来了就在村头甩鞭子,有要捎信的就赶紧去,有信来一般是里正给转交。信是周掌柜来的,说家具都在准备中,等二小姐出嫁前的一个月去个信儿,他一定给送过来,请他们不必着急。

桃花露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