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欢(147)

被打击惯了,云初也不在意,只冲喜梅点点头,便不再说话。

喜梅刚出去,只见正嬷嬷进来回道:

“回太太,老爷和徐太医看了七爷屙出的虫子,都震惊不已,传四奶奶过去。”

沉吟了片刻,太太说道:

“老爷吩咐了,云初快去,正好把这方子向徐太医讨教讨教……云初记得,凡事不可太出锋芒。”

“是,媳妇谨遵姨妈吩咐”

……

隔着纱帐,见徐太医正皱着眉头,拿着她的方子沉思,云初也不言语,只端坐在那儿等着。

良久,徐太医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询问,抬头说道:“董夫人的方子很像郑鲤的归脾汤,却少了一味人参……”

“徐先生说的不错,此方正是归脾汤,那白虫在七爷体内日久,吸**血,七爷早已脾胃虚弱,我诊得七爷体倦面黄,消瘦乏力。苔薄白,脉细弱,气血亏虚明显,如今虫既已去,当重在补气养血,故用归脾汤加减,人参虽可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气,但此物药性太强,过于霸道,七爷年幼体弱,不易用,因此去了。”

徐太医点点头,接着又摇摇头,说道:

“和郑鲤的归脾汤相比,又多了当归、远志……”

听了这话,云初也是一怔,才学会栾文,看的书不多,她对徐太医嘴里的郑鲤还真不知道,但这方子的确是归脾汤,出自明代薛己的《正体类要》。

仔细搜索了一遍记忆,她绝没记错,归脾汤的方组歌为:四君归期早,远知龙眼香。

歌中的四君便是: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归自然是当归,期即黄芪,早即酸枣仁,远知即远志,龙眼即龙眼肉,香即木香。

里面绝对有当归、远志两味,这方子没错的,怎么这徐太医看了这么久,还一个劲地摇头?

看着徐太医一脸的疑惑,云初不觉头疼起来,不过一个补血的方子,就耽误这么久,就不兴你记错了!

想到这儿,云初心一动,忽然想起这药方原出自宋朝严用的《济生方》,其中就没有当归、远志,直到明代,薛己补了这两味药,使此方养血宁神之效尤为彰显,才沿用至今。

这秘方、偏方哪个不是凝聚了几世人的心血,经过多少临床辨方验证添补,才流传下来,毕竟她的前世和这里是不同的两个时空,自然会有差别,兴许那个郑鲤的方子原就没这两味药,她当然不能生搬硬套拿来和徐太医硬犟。

想到这儿,云初清了清嗓子,改用商量的口吻说道:“我刚说了,这方子是用归脾汤加减而成,当归性温,昧甘、辛,归肝、心、脾经。能补血活血,润肠通便;远志苦、辛,微温,归心、肾、肺经,能安神益智,我认为此方中加上这两味,会使安神养气的效果更好,徐先生斟酌一下,看看是否可行”

听了这话,徐太医点点头,又苦思了良久,才开口说道:“嗯……当归补血、远志安神,又不和方中其他药物相杀、相恶,董夫人加的妙及,妙及……不妨……试试。”

说着,徐太医流露出满眼的赞许。

见徐太医没有一味地按药书记载让她改方,云初也松了口气,这徐太医虽酸腐固执,但还不愚,尤其用药下方,态度审慎,倒也值得钦佩,不觉间对他又增了几分好感。

再看徐太医,云初也没那么气了,见他盯着帘子不语,云初挺了挺身子,也是不语。

好半天,徐太医摇头叹道:

“老夫怎么也不敢相信,七爷的病因竟真如董夫人所说,是肚子里生了虫子,是老夫见识浅薄了,只是,人吃了五谷杂粮,怎么会生出虫子呢?”

还好,知错就改,是个好学生。见徐太医肯承认错误,云初在心里又给他加了两分,在她看来,这些功成名就、行业里的领军人物,盛名之下,是万万不肯承认有错的,尤其让他们向个外行认错,几乎是不可能的,不想徐太医还真就坦言认了。

其实云初不知,她早忘了自己还是个四品诰命,但徐太医却没忘,如今打赌输了,又有董国公在旁,他哪敢不认。

虽说栾国轻医,但徐太医毕竟是神级人物,声望在外,如今竟折在一个从没行过医的女子手里,心里也是千不愿,万不甘,因此才犹豫再三,硬着头皮认了错。

话说出来了,徐太医也就不觉的那么窘了,见云初不语,又接着问道:“董夫人如何诊得七爷肚子里有虫子?”

“刚刚的白虫徐先生可看了?”

“老夫已经看过。”

“徐先生可注意到那虫子的节片?”

仔细想了想,徐太医下意识地点点头。

云初接着说道:

雨久花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