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死了我登基(912)

陈大伟忙避开,做了个请的手势,带人往城内走。老秦等人久不见繁华, 忍不住四处张望,好似乡巴佬进城一般。他们被带进了座宅子,宅子不算新,比杨来来在京城住的地方好不了太多,只略微宽敞些。陈大伟见他们打量宅子,解释道:“先前杨柱国管后勤,住在军营里,后来又住去了宫里。想着横竖将来不在应天常住,便没置办宅子。此番你们来的急,一时寻不到好的。只得委屈诸位几日了。”

几个人都从陈大伟的话语中听出了北伐的意思,彼此对望一眼,没有多话。不大不小的宅子,老秦与老张都谦让着让杨来来夫妻住正屋;老秦有家眷,住满了东西厢;老张是条老光棍,往倒座里对付了便是。为此,老秦很是愧疚,议定好将来包老张的三餐,算是还人情。百姓过日子,吃穿用度皆是大头,老秦管了老张的饭,老张算是省大发了,遂欣然应允。陈大伟跑前跑后的替他们置办家什,幸而应天城内颇为方便,半日功夫便收拾妥当。

等几人洗过风尘,陈大义又领着往外头去吃饭。走到巷口,一股又臭又香的味道扑来,只见不远处有个没了牙的老太太,扯着嗓门含混的大喊:“臭豆腐了!皇帝家的臭豆腐了!”

什么鬼!?几个人面面相觑,陈大义尴尬的道:“那个……是……陛下的奶奶……”

集体:“……”

陈大义干咳几声,快走几步,把人带离了巷子,进了家酒楼。因早订了座位,店小二殷勤的迎上前,把他们十来个人引进了包间。包间在二楼,杨来来好奇的推开窗子,正看见下面有个卖字的秀才,也不吆喝,静静的坐在那处,生意居然挺好,不由问道:“陈大哥,那人的字写的很好吗?”

陈大义肝疼的道:“还行吧,主要是他姓孔。”

杨来来疑惑的道:“姓孔怎么了?”

陈大义只得解释:“孔郡王的同宗……”其实是嫡亲的侄儿……

电光火时间,杨来来把管平波与孔彰家的情形串到了一起,抽抽嘴角,这二位……也未免太记仇了吧!?简直绝配!

旁人却一时想不到,陈大义很不想聊皇帝家事,忙岔开话题,介绍起了应天的饮食来。一行人舟车劳顿,路上提心吊胆,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香,纵然略不惯应天的菜式,也是吃的满嘴流油,直呼爽快。

吃饱了便有了聊天的兴致,老秦赞道:“都说江南好,今日见了,才知传言不虚。”

陈大义笑问:“京城不是更好?”

老张叹道:“我们才去的时候,京城比应天还热闹,没几年便不行了。”

杨来来道:“我多少跟在公主府享了几日福,老秦与老张真是苦过来的。”

老秦笑道:“苦什么,奴才里头,我们也算好命的了。”

杨来来不欲多提窦家,于是问陈大义:“多年不曾见郡王,我家这个很是挂念,不知郡王可好?”

陈大义不过是上头派来跑腿的,哪里见过孔彰,讪笑着说不知道。

折腾了一日都累了,喝过茶,便往回赶。吃饭的地方本就不远,三两步回到了院子,撞见了个面白无须的老者,光看模样便知是个太监。杨来来眼前一亮:“敢问公公,可是我姐姐唤我?”

老太监笑的慈眉善目,先冲众人团团行了礼,唬的众人忙不迭的避让,又回了礼,好半日才消停下来。

彼此厮见过,老太监笑道:“陛下口谕。”

一群人呼啦啦的跪下,老太监方缓缓道:“原与来来是旧识,明日请进宫来见见。”

池唐顿时觉得自己快被老秦和老张的目光烧出个洞来。杨来来强忍住兴奋,从容的把老太监送走,关上了家门才抱着池唐,压抑的尖叫:“池唐,陛下还记得我!她还记得我!”

池唐问:“你们真见过啊?”

杨来来兴奋的点头:“小时候,她带我偷过桃子吃。”

池唐:“……”

杨来来不好意思的补充了一句:“带着一群人,我只是个添头。想必还是给姐姐体面。”

池唐傻笑:“那我明日做猪油拌饭,等你回来。”

杨来来点了点池唐的额头:“笨,明日我定能带饽饽回来。再说了,你爱吃面食,我也吃的,不用总迁就我吃米饭。”

池唐道:“我有猪油就行了。”

杨来来翻了个白眼,自去梳洗睡觉。

次日清晨,就有马车来接。杨来来跳上马车,跟丈夫与邻居告别,喜滋滋的往宫廷里去。宫门下车,不由呆了呆。应天城有着不逊于当年京城的繁华,为何宫廷竟如此寒酸?忽又忆起旧主窦向东是个省俭的人,心中生出了些许酸楚。不论怎样,窦向东待他们家都是不错的,只如今不便再提。

上一篇:洞房逃妃 下一篇: 我穿越回来了

潇湘碧影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