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妇山泉有点田(126)

周敏忍不住看了他一眼,但石头还在低头看契书,仿佛对此毫无所觉。她笑了笑,也没有太在意。

事情既然办妥,也就可以让安氏知道了。听说家里买下了一座山,安氏也是大吃一惊。不过她想得不多,而且这件事既然是齐老三去办的,她也不会像周敏办事的时候那样总担心出问题,甚至没有问银子是哪里来的,只是盘算着那么大的地方,不知道可以种多少东西。

的确,周敏也觉得需要规划一下。

既然是自家的地了,自然不能再继续保持山林的模样。松树、果树之类有用的可以留下来,剩下的则都可以伐了。砍下来的木材正好用来在那上面建新房子。

然后再将空地开出来,种上不同的作物,以供给日常所需。

周敏的终极目标,就是有一天将这一片山经营成传说中的那种大庄园,基本上一切生活物资都可以自给自足,,足不出户就能获得各种所需的东西,就像一个独立的小王国那样。

当然,要达成这个目标,需要的时间也不会短,至少要十年甚至数十年的经营,才能够慢慢的形成一个以之为中心的良性循环,保证庄园可以平衡运转。

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但如果能从一开始就规划好,总比以后想到一点加一点,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弄得这片地方又杂又乱要好得多。

办成了这件可以说对这个家影响深远的大事,自然免不了要庆祝一番。虽然之后肯定还要请大伯公,九叔公和齐老费吃饭,但这并不影响今天自己家先热闹一下。

因为回来得有些晚,所以也来不及准备什么大菜,杨迦便决定吃锅子。

火锅底料是她自制的,周敏没什么秘方,只是料放得足,味道倒也不差。安氏和石头则负责收拾食材,土豆、红薯和山药削皮切片,白菜洗净拧成段,肉洗净切片,香菇用热水泡开。种类虽然不多,但胜在量大。

这会儿点起锅子,在汤里放上香菇和豆芽提味,滚开锅底,便可以下菜进去涮了。

一顿热气腾腾的锅子吃完,在外头冻了一整天的人也都活泛了过来。洗漱之后,便各自去睡了。

第二天一大早,齐老三就起来了,削了不少木板钉成牌子。界碑暂时没法准备,先把这牌子往山脚下四处一插,让人知道这已经是私人的地方,其他的就要等以后慢慢的谋划了。

今年虽然齐家的地变多了许多,但同时也添了齐老三这个成年壮劳力,有时候他一个人干的活儿就能抵得上安氏带着两个孩子,再加上地方宽敞了,地里的石块也都已经捡出去了,这一片又还算平坦,可以使用畜力翻地,而不需要人工来做了。齐老三租了阿秀家的牛,两天时间就把地翻完,动作十分麻利。

所以虽然只多了一个人,但地里的活儿收拾起来,却何止快了一倍!

这也是之前能够那么快种完十几亩地的土豆的原因。相较于去年人工起垄,人工盖土,今年直接用畜力起陇,活儿看着是粗糙了些,需要再扛着锄头再后头查缺补漏,但胜在够快。

因为这个缘故,一家人也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去收拾这片刚买下来的林子。面对这大一座山,每个人都显得精神抖擞,十分卖力,以至于回到家里之后,累得倒头就睡。这倒也间接的杜绝了那些打探消息的人登门。

齐家这么大的动作,自然瞒不了人。村里识字的人少,却也不是没有。齐老三在山下插了十几面牌子,生怕别人看不到,自然早就被人发现了。再一打听,知道他家买了山,村人们惊讶之余,自然想打探一番。

登门不成,他们索性直接跑到了山里。不过对付这种人,齐老三也有自己的应对之道,那就是直接支使他们帮忙干活儿。对方要是动手,那就白得一个劳力,不动手,那也就不好意思在站在旁边碍事了。

至于要打探的消息,含糊过去就是。

这般热火朝天的忙了一个多月,进入三月之后,这片原本的山林就大变样了。

万山村的地,有些距离村子很近,但也有比较远的。虽然真正走起来,也就是不到两刻钟的路程,但因为是山路,多半都崎岖难行,而且农忙时一来一回也很费工夫,所以都是派一个人回家做饭,然后直接担到地里来吃。这样其他人就可以不停歇的干活,省去许多时间。

要在安氏和周敏两个中间选一个回家去做饭,所有人都会把票投给周敏。因为她做的饭菜不但味道更好,也更舍得下料。眼下这种情况,每天所消耗的体力无算,自然更需要补充。所以做饭的差事就落到了周敏身上。

衣青箬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