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中考后(255)

第三道则是椒盐小土豆,除了偶尔盐放太多了齁得慌,或者忘记放盐了没什么味道,也就只剩下没洗干净这个缺点了。

总得来说,除了这三道菜之外,别的菜最好不要轻易尝试,一旦尝试了,后果自负。

袁艺还记得,上辈子高考后,老师跟他们道别时说过一句话,说学校里是最单纯最幸福的,等出了社会以后,现实会教他们重新做人的。

然而,袁艺还没出社会,学校食堂就已经让她差点儿做不成人了。

而在经受了上辈子师范大学食堂的摧残之后,袁艺再尝试美院食堂的饭菜时,竟然觉得还可以接受。

同去的好友步莲却说:“我有点儿不想考这个学校了。”

“瞎说什么呢,天下食堂是一家,不然等我哥他们开学了,我领你去他们那个学校食堂试试?”袁艺也是到了集训点后,才知道所谓的全封闭集训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可怕。平时是不太会出去的,却不是老师不让他们出去,而是交通不便。

省美院的总校在老城区,可他们集训点却在新校区,也就是大学城这块。假如是五年以后,那会儿公交车三五分钟一般,滴滴随叫随到,再不然还有经济实惠的地铁,去哪儿都是很方便的。

可惜,现在的大学城刚创建不久,多半地方居然还在施工中,更多的则是边施工边上学。至于公共交通,唯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公交出行。但是,一共就只有两路车,且班次少得可怜,一天下来就早中晚三趟车。

集训点里,早中晚都有安排课程,正好卡过了公交车班次。想要出门的话,就只能在周日这一天了,还必须坐早上的班车出去,再乘坐下午的班车回来。

等于说,集训方不算太严格,但现实情况却是让他们无言以对。

更凄惨的事情还在后面,兴许是因为各大院校尚未正式开学,整个大学城给人的感觉就是凉飕飕的。走在大街上,从街头到街角,就没几家店铺是开张的,更恐怖的是,往往一条街上,就只有一两个人。

后悔的同学还挺多的,可不管怎么说,名都报了,肯定得学完的。至于以后究竟报考哪个学校,那就是另外一说了。

集训并不是他们一到就开始的,而是特地留了两天时间让他们收拾整理,并在第二天开展了所谓的讲座课,让他们全方面的了解一下此时美术界的情况。

要说第一天给这些同学的感受是大学城的凄凉,那么第二天的讲座则是让他们知道,美术界有多凄惨。

整个讲座听下来,除了袁艺之外,其他人心里都是拔凉拔凉的,整个人都要不好了。

哦,原来学美术怎么费钱费事费精力?

投入和产出是如此的不成正比?

哪怕真的出师了,也多半是穷鬼?

袁艺一脸探究的看着负责讲座的老教授,心下暗自纳闷,这怕不是担心他们报考的人数太多了,故意赶来捣乱的?再扫视了一圈周遭的同学,全是一副如遭雷劈的模样,袁艺心道,这样也不错,感觉听完讲座以后,直接少了一大波的竞争者。

等讲座结束后,果然有不少人开始打电话给家里,袁艺走哪儿都能看到一脸懵圈说着电话的人。仔细想想也没错,零六年的时候,搞艺术多半还是被世人所不理解的,尤其他们这一波八零后,有个鲜明的特点。

报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说,是家里人帮着决定的,或者说,这个专业好找工作,而不像后面的九零后、零零后那样,纯粹只是因为自己喜欢而已。

为了所谓的前程选择根本不喜欢的专业,能坚持下去的人特别少,况且即便是坚持下去了,多半也是应付了事。反而那些为了兴趣的,因为喜欢因为热爱因为舍不得,他们会去努力开创未来。

当然,这一点并不适用于袁艺,因为她根本就没有什么兴趣爱好,非要说的话——

她爱钱。

看到周遭的人都忙着跟家里人打电话,袁艺一个没忍住,也给她那远在北京的奶奶拨了一通电话。

除了关心和问候外,她也跟她奶说了一个事儿。

大学城作为未来五年乃至十年重点工程,其潜力无限。偏生,现在才零六年,整个大学城看起来无比荒凉,但也处处充满了商机。

商铺就不用说了,别看现在学生的购买力一般,未来他们的购买力只会连番往上涨,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嘛,还有就是及时行乐的观念影响了一代人。

而除了商铺外,商品房也很有投资的价值。此时的省城还未限购,再说就算以后要限购,那也是老城区那边,新城这一块至少在五年里面是发展不起来的。假如说,后世大学城的房子是供不应求,那么现在却是正好相反了。

寒小期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