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中考后(304)

人家十七八岁的大姑娘,最爱的不是跟同学闺蜜一道儿玩,就是偷摸着早恋,不然也有那什么爱追星的。唯独她闺女,就是如此的奇葩,天天拐带着一老太太满城的瞎转悠。

一个没忍住,赵秋萍就跟同事吐槽起了自家那奇葩闺女。

“喜欢跟她奶奶玩?哎哟,这个……倒是挺稀罕的,我家那个,最最嫌弃老头老太了,一度把我妈给气的哟,说白疼她了,一把屎一把尿的给帮着拉拔长大。这还没上高中呢,就已经翅膀硬了,管教不了了。”

“你闺女我见过呀,水灵灵的一个大姑娘。你确定她没背着你找小男朋友?高中肯定是不行的,可她现在高考都结束了,找就找吧,找个本地人,也好过于回头在上大学的地方找了个人,直接不回来了。”

“那得看念的是哪里的学校,要是本省的,问题不大。这万一要是直接给往东北、西北去了,那可咋办呢?”

“就是就是,现在家里就一孩子,我倒是不在乎孩子给不给我养老,可千万别跑太远了,回头我想孩子,见都见不着,这心里得多难受啊!”

“可别提了,我哥嫂家的儿子,当年就是受那个什么留学潮的影响,才上初中就给送出国了。丁点儿大的孩子,也真是舍得。现在好了,孩子大学毕业了,直接就留在美国了,就今年过年,带了个洋媳妇回来。我哥嫂都懵了,又不好反对,可他俩年岁大了,出国吧,适应不了,不出去吧,独一个儿子啊,以后可咋办呢?”

赵秋萍目瞪口呆的看着她这一群同事们,从一开始的关心她闺女高考问题,扯到了交友,再然后话题就劈叉了,没多久,大家就开始热热闹闹的讨论起了将来的养老问题。

最终,赵秋萍默默的让开了地盘。

……

同样的事情,在很多高考生的家里或者周遭发生着。几乎是周围只要有一个高考生,大家就不免将目光集中到考生身上。

袁家这边倒还好,关心了一句后,就各干各的去了。对比袁家的淡定,赵家那头却是炸了锅。

凭良心说,赵睿的成绩不管起伏有多大,那肯定是要比袁艺来得强的。因为底子摆在那儿,市一中的教学水平,博雅这边那是拍马难及的。可问题在于,好和坏,本身就很难界定,端看你自己的心理预期。

袁艺的心理预期是省美院,她统考和校考成绩都不错,当然想要名列前茅那是绝对没有可能的,哪怕这个时候艺考还不像后世那么流行,可从小学习美术的人,还是有不老少。

可她本来也没打算当第一,袁艺的目标一直都仅仅是考上而已。

据她的预估,考上省美院的概率高达九成九。

这就可以了,足以叫她彻底得放飞自我。

赵睿跟她恰好是两个极端,以赵睿的成绩,冲上一本线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一模二模三模的成绩和排名也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可他的父母并不满足于此,希望他再接再厉,目标是985学院的热门专业。

高考结束后,袁艺是出了考场就直奔长途汽车站订票的,而赵睿却是第二天就开始在家里默写高考卷子。

赵睿他爸赵国昌虽然早就从领导的位置上下来了,可毕竟在教育局里待了那么多年,关系人脉终归还是在的。当然,要是想托人办一些比较困难的事情,估计很难,可仅仅是托人在高考结束后,弄一份高考卷子出来,却并不算很难。

横竖过几天也要伴随着标准答案公布的,提前两天,真没啥太大的问题。

默写完毕后,赵国昌又拿卷子去了市一中,请老师帮着批改,当然不是白干活的,礼还是要给的,人情也是要耗的。因为是提前就开始做准备的,没两天工夫,就拿到了批好了的卷子,以及算出来的分数。

说真的,分数不是特别理想。

上一本线,和考上985院校的热门专业,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差距非常之大。根据往年的表现,以及托人算出来的分数来看,考上一本的概率很大,但估计只能填报省内一本院校,而且专业并不好选择。

赵国昌愁死了,他不明白自己家里花费了这么大的心力,怎么这个成绩还是拿不出手呢?

想起自己亲妹妹的闺女也参加了高考,他愁眉苦脸的给妹妹去了个电话。

电话接通后,赵秋萍都没等他发问,就兴高采烈的说:“大哥啊,我家小艺考得不错呢,她说稳过艺考要求的高考分。”

“那是多少分?几本线?”赵国昌有点儿懵。

“她说往年都是三百二十分左右的,她几次模拟考试,都上了四百分。”赵秋萍喜气洋洋的,感觉为闺女头疼了多年,可省美院听着真心不错,起码在他们省里,算是一块金字招牌了。再一个,她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听同事们说了那么多儿女跑远了的事情,她就希望闺女待在省里,别跑太远了。

寒小期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