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中考后(308)

而进入职场之后,并非教你实现自我价值,而是先去了解你的公司需要你做什么。

懂了吗?你会什么,你爱好什么,你擅长什么,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司需要你做什么你就去做什么。

这门职场文化的课程,与其说是培养情商,不如干脆说是培养职商的。在学校里,就让你充分的体验到何为职场,教你如何在职场里如鱼得水,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新人中脱颖而出,提前度过试用期成为正式员工,再通过几个抢眼的操作,早早的成为小组中的领头羊、团队里内的核心,及至向中层管理冲击。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上辈子的袁艺很喜欢去那所大学里招聘,因为他们真的很棒,压根就没有新人的迷茫无措,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也知道该如何做,才能讨得上司的欢心,最重要的是,这所学校出来的学生极少会在短时间内跳槽,因为他们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千挑万选、深思熟虑的结果。

当别的毕业生,到了毕业季时,仍在犹豫着是继续深造好,还是出社会工作好时,他们却是从大一开始,就利用各个假期,走遍了各大名企。到了大四,往往早就已经确定了要去的公司,肯定不止一个,因为求职本身就是双向选择的结果,可不管怎么样,他们大学四年都在为一个目标而努力。

——找一份能为我的将来提供无限保障的好工作。

这样的员工,谁不喜欢?

缺点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他们是员工,最最优秀的员工,最多也就做到中层,再往上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习惯了听从上面的指令,往往能将每一个指令完成到最好,却也正是因为这样,失去了自我。

形象的说,就好似闻名全球的英国管家学校,培养出来的全是第一流的管家,保准让你彻底没了后顾之忧。

可那也就仅仅只是管家而已。

……

袁艺没有帮方静做出选择,她只是帮着指了条路,最终的抉择还是要看她本人。

不过仅仅过了一天,袁艺就接到了来自于方静的电话。

都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现实里,更多的人却只是选择先解决掉眼前的危机。对于方静而言,即便往后的前途再怎么敞亮,假如不能回报奶奶的恩情,她的余生都会活在悔恨之中。

当高管有什么不好的?这世上又有几人能够走上真正的巅峰?

就好比方静上小学、初中那会儿,也曾幻想过,将来自己是上北大呢,还是去清华呢?最终,她还不是选择了一所虽然不错,但在国内几乎没有什么知名度的一本院校。

这才是人生。

统一填报志愿结束后,袁艺又兴冲冲的跑了一趟省城。

赵秋萍已经懒得管她了,横竖也管不住,想着早点儿了解一下也好,回头适应起来也快一些。再一想到程飞跃也在那头,虽说她明白两人的学校距离还是挺远的,可到底是在一个大学城里,好歹也能互相照应一下。

当妈的,哪怕自家闺女瞧着挺能耐的,一想到即将远去,肯定还是不舍占了上峰。难得的,赵秋萍主动掏钱让袁艺去添置些上学用品,像手机,就可以换个新的了,旧的那个用了三年了不说,关键是当初买的就是便宜货,是该换了。至于像笔电和自行车之类的大件,倒是可以考虑去省城买,想也知道肯定是那边的东西好。

袁艺笑嘻嘻跟老妈汇报:“我托我哥帮着留心了,现在不是毕业季吗?让他帮我收一辆好点的自行车和笔电,便宜耐用。”

“旧东西啊?”

“都是学生用的,再说又不是贴身的衣服,自行车旧点,还省得被偷呢。”袁艺顿了顿,“手机就暂时不用了,等过两年,一步到位。”

“这还能一步到位?”赵秋萍有些搞不懂她闺女了,不过既然都这么说了,她也就由着袁艺去了。

袁艺没法告诉她妈,市面上的手机,哪怕是最高档的,她也瞧不上。既然如此,还不如耐着性子等苹果上市呢,人家贵是贵了点儿,起码是智能手机。不然,都是非智能手机,用哪个不是用?能打电话能发短信不就成了?难不成,还跟她那个蠢哥哥似的,天天捧着手机玩偷菜?

偷菜什么的,袁艺上辈子也是玩过的,可现在,那是丁点儿兴趣都提不起来。

你说,挖个坑撒颗种子浇点水施点肥,耐心的等着收获,有些人还会设置N个闹钟,半夜里起床收菜,甚至还要设闹钟去好友家偷菜……

都不用上手玩,光想想就感觉傻得可怜。

赵秋萍没了法子,索性给了袁艺一千块钱,让她自个儿去买点儿东西,然后就又忙着上班了。

寒小期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