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中考后(315)

真正的投资者绝不可能一个人完成所有的事务,像袁艺,她上辈子就有个堪称完美的团队,她只是这个团队的核心而已,多以发布命令为主,其他事情都由她的团队成员来完成。

核心团队是她的左膀右臂,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就如同人的大脑一般,控制着全身上下。这部分人,才是她真正意义上的财富,她构建商业帝国最不能或缺的人才。

再度构建独属于自己的团队,当然是最为费心费力的,不光如此,在此之前,她还需要招募员工。

假如说,核心团队是她构建商业帝国的基础,那么员工就不同了。

有一套极为可怕的管理理论是这么说的。

——员工付出最大的努力,以避免被解雇;雇主提供最低工资,以防止员工辞职。

换句话说,核心团队是不可替代的,然而员工就无所谓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且不说稳住廉价劳动力很容易,就算对方真的要辞职,也有的是替代品。

从家乡到省城的这段路上,袁艺一直在盘算如何重新打造自己的核心团队,同时也在琢磨着,第一批员工从何而来。好在,大学城是个好地方,在校大学生更是廉价到不行的劳动力,想要招到人并不算太难。

哦对了,还有一件事情迫在眉睫,她得先想办法让她妈赶紧回家,不然可咋浪下去呢?

程飞跃是高高兴兴的联系着他的那些好哥们,早在假期里,他就买了个流量包,掐着点用,倒也不算太贵,这会儿正用最基础版的手机扣扣拉了个群,跟哥们商量着呢。

说真的,大学生就没几个是有钱的,当然富二代例外。不过,就大学城这个环境,估计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有钱人,人家富豪肯定是把孩子往国外送的,怎么可能来这个二本三本集中的大学城呢?

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跟程飞跃差不多,家里肯定不穷,学费住宿费生活费都不用他们来发愁,唯一的要求就是好好读书。但是吧,就算家里不差钱,也不可能由着孩子们乱花销,在2007年,像袁飞跃这种家庭出身的大学生,普遍生活费在一千到一千五之间,条件好点儿的家里能给两千,再往上肯定也有,但绝对是比较稀罕的。

一两千块钱,乍一看是挺多的,可再多也不够他们花销的。这主要是因为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有一天过一天的,根本就不会去考虑合理分配生活费这种事情,往往月初大吃大喝天天泡网吧,月底就惨了,一个寝室凑一起买点儿面条用开水烫着吃。

这个时候,要是告诉他们有来快钱的法子,他们一准撸起袖子就干!

袁艺也是从大学生过来的,她还能不清楚?要知道,她上辈子可没少跟着同学外出兼职打工,钱是不多,可也聊胜于无啊,毕竟上了大学就跟以前不同了,处处都是花销。像衣服鞋子头饰包包就不说了,再有就是跟着学了化妆,还有平常买杯奶茶买点蛋糕水果烧烤麻辣烫,又不能总伸手向父母要钱,还不得自己想法子?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袁艺上辈子就是洞悉了普通大学生以及毕业生的尴尬之处,才能在创业之初一帆风顺。当然,她不会否认,最初还是托了夫家那边的福,虽说对方没真正的出手帮她,可也的确借了名头让她随便用。

所以,只等她妈回家了,她就可以大干特干了。

袁艺才盘算了个七七八八,省城长途汽车站就到了。

省城这边的交通还是很发达的,最起码公交车足够多,长途汽车站又是重中之重,平均两三分钟就有一趟车开过来,往哪个方向的都有。

大学城那块,虽说还没有形成大规模,不过这也得看具体情况,眼下正是开学日,哪怕各个学校的报道日子并不统一,可横竖也就是这一两周的事情。因此,这段时间里,不算公交车,光是拉客的小巴、大巴就是扎堆的。

袁艺见她奶有她爸管着,就跟程飞跃一起去打听小巴车的价钱了,毕竟他们这么多人,出租车贵不说,关键是他们八个人呢,算上行李的话,保不准两辆车都装不下。最后,兄妹俩找了辆破面的,连人带行李的一块儿都给兜上,说好了给五十,送到目的地。

商量妥了后,一行人就上了车,市里的交通跟国道肯定比不了,一路上晃晃悠悠的往大学城开去,足足晃悠了一个多小时,才总算看到了标志性建筑物。

就听袁艺大舅妈在后座上发愁:“怎么要开那么久?那往后来市区一趟也挺不容易的。”

程飞跃到底是已经在省城待了一年的,闻言顺口解释道:“长途汽车站也不在市区啊,再说今天还是有些堵的,平常的话,去一趟市区,顺当的来半个多小时吧。就是有一点不好,直达的公交车特别少,转车这个时间就不好说了。”

寒小期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