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中考后(366)

夫妻俩在电话里感概了一会儿,当然也没讲太久,这年头还是有长途漫游费这个概念的,尽管没出省,多讲几句也怪费钱的。

只是,赵家夫妻俩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逼逼的同时,赵秋萍一行人彻底碎了三观,目前正在三观重建中。

哪怕袁艺对赵秋萍洗脑的效果很差,可眼下又不只有赵秋萍一个人。

攻心懂不懂?环境改造明白吗?

一共四个人,只要给其余三人洗了脑,剩下赵秋萍一个人,就算她还有什么不满,一时间也寻不到词儿来反驳的。

袁艺就是这么计划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参观完毕后,她直接就在刚才闭会的大会议室里,展示了最近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报表,拿出了应对最难啃客户的态度,愣是打算生啃下来。

从创业理念开始说,到整个创业的开始,再到过程的艰难,所招募的员工,以及目前为止所取得的成绩,当然最关键的还是盈利表……

“我饿啦”要是真的从最初的创业来说,其实已经有两年时间了,当然最初肯定是亏本的,基本上前期就是砸钱进去,加上互相的不信任,他们身为中间方还要代为垫钱等等。差不多半年以后,收入和支出才持平,勉强能看到些许盈利了。一年以后,随着平台的扩建,几乎整个大学城全部商家都陆续入驻,资金才开始大幅度回笼。

而就在一年前,也就是程飞跃休学之处,“我饿啦”终于离开了大学城,开始向省城其他地方进军。

于是,盈利就如同滚雪球一般的翻滚起来,尤其在他们开通了网银支付平台后,终于不需要先行垫资了,没有了积压的资金,每一笔都成了纯粹的利润,更兼同城速递开始独立运行,自然又是一个新的创收。

袁艺是贪心的,她恨不得吃下马爹的事业,可惜她到底还是来往了,除非早在重生之处,她就能弄到大笔的资金和合作伙伴,不然那是不可能成功的。

好在,她也知道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因此现在只寄希望于马爹赶紧弄出手机支付功能来,天知道那块蛋糕有多大,她就算没法跟着一起做蛋糕,切一块下来总没问题吧?

尤其是,智能手机就快普及了。

多数人其实对“存在”和“普及”有所混淆。举个例子,电话是一百多年前就发明了的,传入中国大约是民国时期,然而真正开始普及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甚至有些中小城市要到九十年代初期,才终于看到电话进入千万家的盛状。

同样的,尽管最早的智能手机是在两年前,也就是2007年就上市了的,可一方面智能手机就算有了,各类的手机APP也没研发出来,另一方面这种天价也不是一般人所能负担得起的。

就拿袁艺来说,上辈子她第一次使用智能手机是在工作以后了,用自己的工资买的平价安卓机,可就算是平价的,也要两千多,几乎是她当时一个月的工资了。而在最早,一个智能手机多数都要上万,最便宜也得七八千。

这个价格,基本上就把学生狗驱逐在外了,毕竟当时的学生多数还是挺朴素的,干不出逼着父母买新款手机这种事情。当然也许是环境所致,周围的人都不用,自己也不会惦记着,假如所有人都有了,就自己没有,那估计多半人都忍不住。

而让袁艺最悲伤的就是,因为她最初穷,用了安卓机,直接导致后面就算有钱了,买得起苹果机了,可她……用不惯了。

甚至于,这个习惯直接延续到了这辈子。

尽管用不惯苹果机,袁艺还是想办法办理了海外账户,购入了苹果公司的股票。就算她上辈子进入股市的时间很晚,也没仔细研究过股票的历史,可苹果股票飞涨这个事情,却仍然是知晓的。

除了彩票,她也就只能靠股票来投机取巧了。

当然,投机取巧是一回事儿,她的所有精力还是花在了事业上面。毕竟,“我饿啦”才是她真正为之付出心血的事业。

换句话说,明知道钱途无量,她又怎么可能在这么关键的节点放弃呢?要知道,时机是不等人的,一旦错过了黄金创业期,等其他人将市场这个大蛋糕瓜分完毕后,她加入已经为时晚矣。

而只要按照眼下这个形势继续发展下去,用不了多久,等人手一个智能手机,等全民无现金模式普及,等……

我饿啦上市指日可待。

甚至为了将来的收益,袁艺都没舍得将股份瓜分,除了她哥那是没办法的,其他员工就算是开发下单平台的核心技术人员,她都没舍得给股份。当然,股份是没有给,其他福利还是给了的,而多数人是没有那么长远的眼光的,比起那虚无缥缈的股份,人家更愿意看到真金白银。

寒小期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