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事君(79)

皇帝一直在咳嗽,徐令一脸焦急,不住地揉他胸口后背,等咳嗽终于停止下来,皇帝面白如纸,靠在辇上,久久地望着地上正在向自己讨饶的太子,目光冷淡,又仿佛带了些悲悯。

最后,他慢慢地转过头,用嘶哑的声说,就这样吧。

徐令示意太监将犹狂乱不休的太子搀进内室。随后,从身上取出一个小匣,打开,内里一颗红丸。

太子连日不休,几近癫乱。请刘大人助太子服了这颗红丸,则可得安歇。徐令用平静的语调说道。

刘伯玉的心跳的剧烈,一下下地撞击着胸腔。

他浑身冰冷。呆愣了片刻,慢慢地看向一旁的皇帝。

皇帝依旧靠在那里,闭着眼睛仿佛睡了过去,神色里满是疲倦,整个人透出一种仿佛行将就木的气息。

“刘大人,请吧。”

徐令说道。

刘伯玉终于接过那个匣子,走了进去。内殿里传出一阵闷哑的搏扭之声。片刻后,刘伯玉慢慢地走了出来。

他的脸色苍白,颧骨却又绯红,额头全是汗珠,整个人就像是病过一场,来到皇帝的面前,噗通一声跪了下去。

“太子睡了过去?”

皇帝用喑哑的声音问,依旧闭着眼睛。

刘伯玉用颤抖的声音,应了声是。

徐令忽然道:“刘伯玉接圣旨!”

刘伯玉一抖,朝向了过去。

“……吏部尚书刘伯玉,罔顾圣恩,结党营私,串通小人,陷太子于不义,事露端倪,为掩盖恶行,竟毒杀太子于离宫,狼子野心,其心可诛……”

“刘大人,奴婢这里另还有一封圣旨,您要不要再听一听?”

徐令声音平平地念完第一道圣旨,收了起来,温声地道。

“……刘伯玉忠贞,忠君体国,宣劳戮力,朕心甚慰,特擢升为尚书仆射,加封太保……”

两道圣旨先后念完。

皇帝终于睁开眼睛,望着地上不断磕头的刘伯玉,道:“抬起头,看着朕。”

刘伯玉抬起眼睛,对上了皇帝的视线。

他的目光在这一刻,洞洞犹如火烛,恍若刀剑相逼。

“还记得朕从前曾对你说过的话吗?”

刘伯玉颤声道:“臣至死不忘!唯上命是从,肝脑涂地!”

皇帝盯了他片刻,慢慢点了点头,道:“这就好。出去吧。”

刘伯玉退了出去。皇帝默默望着内殿方向,良久,忽然从龙辇上,挣扎着颤巍巍地站了起来。

徐令急忙上前搀扶住了皇帝。

“不要怪朕狠心……朕快不行了,你只能走……也不如就这样走了……朕陪你,过了这最后一夜吧……”

皇帝目中微微有泪光闪烁,喃喃地道。

……

三天后,离宫看守来报丧,称废太子迁入离宫养病,但药石无功,癫狂之症日益严重,冬日不幸得病,终于昨夜病死于离宫。

皇帝洒泪病榻,命礼部厚葬。

再隔两日,久未理政的皇帝下了一道诏书,擢升刘伯玉为尚书右仆射,加正一品太保封号,荣宠一时无二。

而在下了这道诏书之后,皇帝的身体仿佛被掏空了,迅速地开始衰败下去。

三月末的一个深夜,高德东、刘伯玉等内阁大臣被急召至昭德殿外。

刘伯玉立刻猜到发生了什么。

他赶到的宫里的时候,看见殿外灯火通明,亮的如同白昼。门槛外,黑压压已经跪满了皇子皇孙。

这最后的一刻,终于来临了。

第39章

太医拔除了扎在皇帝身上的几枚银针,向一旁的徐令点了点头,躬身退了出去。

徐令和另个太监扶起皇帝,喂他喝了几口参汤,再将他放了回去。

榻上的皇帝慢慢睁开了眼睛。他微微转动眼珠,将视线落到被独召进来,方才一直跪于榻前的这个儿子的身上。

除了脸色依然还透出些将死之人般的那种灰白,精神看起来,竟还带了点回光返照般的清明。

段元琛微低着头,未见神情。

皇帝目光在他停留了片刻,微微翕动嘴唇,低声说道:“朕最近,经常会梦到小时候的一些事。那时候,你的祖父还是前朝洛阳一个五品的司马。朕和几个兄弟,入同居,出同游,兄弟敦睦,从没想过有朝一日……”

他停了下来,神情有些恍惚,仿佛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

“元琛,你排行七,出生于朕登基后的第五年。”

片刻后,皇帝继续慢慢地道,“你当也知道,你有这三位嫡叔伯的,他们都是朕同父同母的手足兄弟。但你却一个也没见到过。你的大伯死于叛军阵前乱箭,你的三叔畏罪自杀,你的四叔在五年之后,也病死于幽禁之地……”

蓬莱客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