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皇孙日常+番外(412)

“静观其变吧。”

“四哥,八哥那边要盯紧点了。”

四爷点点头:“我知道!”四爷心中还有个猜测,等到太子爷再次被废的时候,八爷就会被抛弃。

十三爷始终有句话没有跟四爷说,如果真的如他们猜想那样,那么弘晖这个嫡长子怎么办?

“走吧,去见皇阿玛。”

四爷和十三爷去见康熙老爷子的时候,正好遇到八爷刚从里面出来。

八爷出来的时候满脸春风,四爷和十三爷猜到老爷子应该又交给什么事情给八爷做了,而且不是小事。

果然被四爷他们猜中了,次日一早八爷他们就从苏州离开了,去了附近的太仓和昆山,直到诗会那天下午才回来。

八爷他们去太仓和昆山做什么,四爷他们并没有特意去打听,但是从别人那里知道八爷是代替老爷子去考察太仓和昆山的民情。其实,就是代替老爷子去太仓和昆山露个面,算是慰问吧。

从八爷他们从太仓回来时满脸喜色就能看出来,他们这一趟去太仓和昆山,肯定捞了不少好处。就连一向刻薄的九爷,回来后也是满脸喜悦之色,跟别人说话不再是四处挑刺找茬,或者阴阳怪气。

晚上,戌时初,诗会准时在文苑楼举办,整个苏州的文人学子都会到场参加。

诗会以出题的方式进行,出题的人是文庙府学的山长和先生。每次出题,从众多文人学子们选出三首最好的诗词。整场诗会总共有三次出题,最后由康熙老爷子从这 九首诗词中选出前三名的诗词。

第一道出题,以“春”、“雨”、“绿”为主题作诗作词。

这道题对现场所有的文人学子们来说很简单,没一会儿,大家写好了诗词,上交了上去。

老爷子让四爷他们和大臣们也写下来,到时候由他来评定好不好。当然,弘晟也被要求写诗。

楼下有文庙府学的先生做判官,给参加诗会的文人学子们评定。半个时辰不到,就选出第一道题的前三的诗词。

楼上,老爷子从儿子们和大臣们,还有孙子们中也选出三首最好的诗词。老爷子是当面一首接着一首念了出来,最终四爷、弘晟、八爷他们三个写的诗词是最好的。在他们三个人中,弘晟的五言律诗写的最好,没有任何异议。

老爷子让梁九功把四爷他们三人写的诗词拿下来,给楼下的文人学子们品读。大家读了后,一致地选择弘晟写的五言律诗为最佳。当然,他们暂时不知道这首诗是弘晟写的。

第二道题,以“花”、“好”、“月”、“圆”为主题作诗作词。

半个时候后,楼下选出三首最好的诗词送到楼上。

楼上这边,老爷子也选出了三首最好的诗词,四爷、八爷、某个大臣写的诗词为最佳。至于弘晟写的一般般,没有入选。

第三道题,由老爷子亲自出题,以“清正”为主题来作诗作词。

很快,楼下就选出三首最佳的诗词送到老爷子的手中。楼上选来的最佳三首诗词也送到了楼下,让大家一起评鉴。

最后一道题,又是四爷父子俩和八爷的诗词入选。最让大家惊艳的是弘晟的这首七言律诗。初看之下有些童言童语的味道在里面,但是细品发现后每一句都非常深意。这首诗就像一杯茶,一开始味道有些寡淡,但是越品越有味道,齿颊留香,余韵悠长。

弘晟写的这首诗也到了楼下所有文人学子们的赞同,认为它是“清正”为主题的最好的一首诗。

老爷子和文庙府学的山长他们商量,选出整场诗会的最佳三首诗词。

第一名和第二名的诗词都是文庙府学的学生做的,第三名给了弘晟。他那首有关“清正”的七言律诗实在是太有“味道”了,不入选说不过去。

选出来前三名的诗词,也到了楼下文人学子们的一致认同。

老爷子率领着众臣下楼,和蔼可亲地把参加诗会的文人学子们都夸赞了一番,夸江南不愧是人杰地灵的地方,尽出才子。这番话夸得在场文人学子们心花怒放。

既然选出来前三名最好的诗词,自然是有奖赏的。老爷子很大方地赏赐前两名的学生,至于第三名的弘晟,老爷子没有奖赏他,让他再接再厉。

当所有文人学子们得知那首《一清一正》七言律诗是年仅六岁的弘晟做的时候,一个个都露出不敢置信的神色。

这边,文苑楼刚选出三首最好的诗词。那边,传遍整个苏州城。

没一会儿,这次诗会选出来的几首好的诗词都被不少青楼女子改编成唱曲,开始传唱了起来。

很快,整个苏州的人都知道《一清一正》这首七言律诗是只有六岁的四阿哥所做的时候,造成的轰动可想而知。

七年玉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