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瑾(重生)(115)

作者:房顶上的兔子 阅读记录

更何况在他的身后还站着一个少有的俊美的男子,大家认出来,这就是新近得了皇帝青眼的薛侍卫。

众人愣在那里,实在不明白,堂堂九五至尊为什么会出现在这烟火缭绕的厨房。片刻之后,终于有人醒悟过来,连忙跪在地上,其余的人也跟着跪在地上,众人山呼万岁。

皇帝温和的道:“大家都平身,给薛侍卫寻一口小灶。”

有人大着胆子猜测,“薛侍卫这是要做饭?”

薛怀瑾点了点头,“我要做一碗面。”

众人在惊愕过后忙不迭的去准备,其余的人也如皇帝吩咐的一般,各自去忙手里的活,但是毕竟皇帝在这里,大家都有些战战兢兢。

皇帝看出来了,便道:“我去外面转一转,免得打扰你们。”

他知道,人若是心情忐忑,出的菜就不会有原来的水准。今日宴席是宁王操办的,如果一会儿端上去的菜不好吃,恐怕宁王和皇后又有一顿发作。

皇帝宅心仁厚,并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让别人受到责罚。

他走到了大厨房外面,就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得憋屈,还不如民间的普通老百姓能够随心所欲。

仅仅过了一盏茶的功夫,薛怀瑾从大厨房走出来,手中端着一个托盘,托盘上放了一个瓷碗。他到皇帝跟前,把手中的托盘往前送,“陛下,请吃寿面。”

皇帝朝碗中看去,但见一根根面条细如银丝,看了就让人食欲大开。汤底十分清澈,看着似乎只是净水。然而,仔细去闻,却似乎有一种特殊的香味。

皇帝皱了皱眉头,又凑近了一些,那香味更加明显。这香味熟悉又陌生,他有十几年没有闻到了。

皇帝的脸色渐渐的变了,他带着期待和忐忑,拿起筷子尝了一小口,不由愣在了那里。这味道虽然不是完全相同,但和当年宸妃给他做的几乎有九成相像。

皇帝几乎是含着眼泪把这一碗面吃完的,他就站在寒风中大口大口吃。仿佛这一碗面是什么难得的山珍海味。

薛怀瑾刹那之间有些恍惚,以为站在自己面前的并不是九五至尊,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思念着心爱的女人的可怜的男人。

皇帝吃完了,放下筷子闭了眼睛,半晌才睁开。他问:“薛侍卫,这面的做法你是跟谁学的?”

薛怀瑾看着眼前这一双包含期待的眼睛,知道他想听什么,可是现在还不是和盘托出的时候。他狠了狠心,于是道:“我娘教的。”

“你娘叫什么名字?”

薛怀瑾道:“她叫如兰。”

“如兰,如兰……”皇帝喃喃念着,确信自己从未听过这个名字。看来是自己想多了,宸妃和他们的孩子都已经不在了。

而眼前的薛侍卫,虽然面貌有些相似,做的面也和宸妃很像,但是他和宸妃没有丝毫关系。一切仅仅只是一个巧合罢了。

认识到这一点,皇帝突然觉得浑身的力气都被抽空,这是一种明明有了希望却在瞬间被打回原地的绝望。

他对着薛怀瑾苦笑一下,“今日多谢你了,薛侍卫。时候不早,你也该出宫回府了。”

“朕想一个人走一走。”

薛怀瑾依言离开,他走到宫门外的时候,隐隐约约还能听到丝竹之声,繁华入耳。同样的时刻,有人欢笑,有人落寞,有人众星捧月,有人孑孓独行。

如果不是今日的恳谈,他竟然不知道皇帝心里如此痛苦。而他方才做的哪一碗面,是当初带她出宫的宫女所教。

也就是在江南一直陪伴着他的养母。

养母是母亲宸妃的贴身大宫女,做面的手艺是得了宸妃的真传。只是再教给他的时候,过了两道手,难免会失了些味道。

虽然如此,方才皇帝的表情已经告诉他:对方对这碗面有多么震撼。

也许,很快,就可以父子相认了。

薛怀瑾叹了一口气,骑马往侯府走。

今夜是万寿节,京都内的百姓也在欢庆。他回侯府,要经过东街,此时已经围得水泄不通。

杂耍的、卖艺的、买吃食的,看热闹的百姓们,将街道堵了个严严实实。薛怀瑾没办法,只好下了马,打算牵着过街。

即便如此,也并不会让情况稍微好转。一人一马在人群中一步三挪,快小半个时辰,只走了十几步。

薛怀瑾也并不着急,反正今夜是不能睡了,明日正好沐休,也不急在这一时。

他却不知道,早就有人在他出宫门的时候就盯上了他,悄悄地挤到他的身边。那人从袖中拿出一柄长刀来,瞅准了薛怀瑾的腰间便刺。

大约是学武之人训练出来的警觉,或者是天生的直觉,薛怀瑾突然感到了一种恐惧,他下意识地往旁边一躲,长刀刺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