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尽荣华(1785)

作者:舒闲 阅读记录

“既然海棠有可能活着,暂且留他们的狗命。送回瓷源堂,不准任何人离开。”

“是。”

孟虎率领三队护卫押送八大氏族的老族长们、老爷们、夫人们、公子们和姑娘们返回瓷裕镇,全部囚禁在瓷源堂等候诸葛弈的发落。

既然陶土矿场寻不到海棠和莫晟桓的下落,诸葛弈决定乘车先回瓷裕镇的谷宅,翎十八和秦五继续搜寻,矿洞也继续挖。恐海棠和莫晟桓会藏到某个废弃的矿洞里。

此后三个月,瓷裕镇的百姓们忙着置办年货。八大氏族的人们仍然囚禁在瓷源堂,他们日复一日的祈祷着栗海棠能平安回来,日复一日的吃着难以下咽的咸菜米汤。

三个月,整座陶土矿山被挖空,仍不见栗海棠和莫晟桓的踪迹,而诸葛弈已忍不住怒火。

一怒之下,他下令毁掉八大氏族。任何与八大氏族有生意往来的大商族皆遭到牵连,那些贩夫们也逃之唯恐不及。

翎十八、秦五、元家、楚家联手瓜分八大氏族的生意、商脉。常往来瓷裕镇的商人和贩夫躲得远远的,都跑去燕峡镇做生意。

江南四大商族本欲参入,被诸葛弈一声“同食者死”吓得打消歪心思,还眼巴巴的送来许多补品讨好。

被囚禁瓷源堂整整一百天,八大氏族的人们终于回到各自的家中。未等他们喘口气,八大氏族的老爷们又气得死去活来,夺权的年轻辈公子们无才无能。

楚家强势回归瓷裕镇,元家趁势崛起,而八大氏族连反抗之力也没有,眼睁睁看着八大氏族的生意毁于一旦,属于他们的商脉被瓜分。

接二连三的打击,八大氏族的老爷们齐聚瓷源堂的西偏院,在祠堂里向先祖们悲哭请罪。

彼时,瓷源堂的老管事一脸惊慌地跑进西偏院,禀告莫族长:“外面有一位自称俞氏后人的,前来拜访!”

莫族长闭眼睛长吁气,沉声道:“终于来了!”

第1297章 百年前的债

阿伯以俞氏后人的身份出现在瓷源堂,几位老族长看到一张熟悉的脸,顿时恍然大悟。原来真正要毁掉八大氏族、毁掉他们的人是俞氏后人。

莫族长强撑着身体,挺直腰板,激动地说:“一百年啦,当初俞氏族衰败自有公论,你凭什么……凭什么让我们来偿还?”

中风瘫疾的栗族长“唔唔唔”个不停,口水延着嘴角淌出一条河来,栗夫人拿帕子擦了又擦。

乌族长冷眼看着,他已经做好逃走的准备。当初害死诸葛樱的人他的大哥,被诸葛弈记恨的人也是大哥,既然大哥有心悔悟就承担乌氏族的责任吧。

司老族长、程族长、典族长和燕族长已在司明堂的指示下决定不参与八大氏族的任何事,他们今日前来向先祖们请罪,只为求一个安心。

阿伯拿出百年前的俞氏族长遗信,信中详尽八大氏族的第一代族长如何侵吞俞氏的生意,如何谋算俞氏抢夺瓷裕镇,包括八大氏族至今的矿场、瓷窑场、果园、耕地、田庄皆是俞氏的祖业。

“这是百年前俞氏祖业的所有契子,我已到京城的户部一一查对过。至今百年,这契子的原主仍是俞氏族人。”

百年了,八大氏族的第一代族长若知道自己抢夺来的俞氏祖业属皇帝封赏,恐怕他们会从坟墓里跳出来懊恼大骂自己愚蠢。

莫族长伸手抢来一张契子仔细查看,难以置信地说:“皇帝封赏?你们俞氏一介贱商,凭什么得到皇帝的封赏?”

阿伯拿出一本泛黄的族谱,滔滔不绝细数百年前俞氏族人们对子孙后代的培养。

“俞氏族与江南四大商族一样立族三百年,俞氏族的第三代子孙曾出过一位状元,一位将军,一位探花,三位进士,六位秀才。”

“俞氏族虽商贾之族,也是诗书世家。俞氏子孙从小习文学武,先学经史子集,后学经商谋略。夏三伏、冬三九皆有江湖武师教导。”

“你们以为俞氏族人早已灭绝,瓷裕镇全是你们八大氏族的族人。不,你们错了。”阿伯翻开族谱,翻到栗氏村的一页,说:“你们看吧,你们选出来的栗氏奉先女,她的先祖是俞氏第二代宗亲的外孙,祖籍东岳山,胡姓。”

中风的栗族长睁大眼睛,看清族谱上详细记录着栗海棠祖上七代的身世。最后一页写着:栗锅子,原姓胡,名胡益,家住栗氏村,祖四代更栗姓,保后世子孙,长乐居安。

阿伯合上族谱,说:“她虽胡姓,亦有俞氏血脉。即使我不与你们清算百年前的账,也不会饶了你们谋害海棠的罪孽。”

莫族长看着趾高气扬的阿伯,时至今日他知道大势已去,不论阿伯是否为俞氏后人,他的背后有诸葛弈、翎十八、秦五和庄南华做靠山,他们根本无力反抗,只能甘为鱼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