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开挂生活+番外(19)

作者:词酒 阅读记录

为了解决食品厂的用电问题,县城特地接了一条三相电的电路进来,唯一的要求就是电费自给自足,县城只允许拖欠三个月的电费。

这电费还是留给青山食品厂找销路用的。

谢迎春在大烤箱上摸清楚了管控火候的规律,回头就将自己调配去了管理配方的生产线上,着手研发新口味的饼干。

她这次瞄准的是一种咸口的酥饼,里面需要加一些孜然和用油炸酥炸脆的葱花,味道咸香可口,老少皆宜。

谢迎春相信,有了咸口的酥饼之后,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都能满足。有些男人们觉得甜口的饼干太腻,奶香味虽然好吃,但吃多了也就不香了,那他们就可以吃咸饼干,还有一些人本来就不好甜口的,完全可以吃咸口嘛!

青山公社俨然是将这食品厂当成救命稻草了,有人专门去农机厂租了三轮过来,在四周疯狂地收那些被水泡过的粮食,还有就是家家户户自留地里留下来的余粮。

将‘没发霉变质’作为卡脖子的要求,在确保不会导致生产出来的饼干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情况下,青山公社帮周边那些受灾的公社、县市减轻了不少压力,连带着隔壁县城的榨油厂、面粉厂、制糖厂都跟着多了不少订单。

最终生产出来的饼干定名为‘自强饼干’,采用的是当下最干净卫生的大箱子里面套个透明薄膜塑料袋的那种包装,然后再用胶条密封好,就可以装车卖了。

青山食品厂的书记是县里派来的,按照他的打算,自强饼干最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先在周边的供销社买,然后再往高端一点的百货大楼供货,他在征求食品厂工会的意见时,这个打算得到了谢迎春、林知书等人的一致反对。

“不成不成,自强饼干若是先给周边的供销社供货,运输成本是少了,但我们也得考虑考虑,在供销社里买东西的人,有几个是愿意花钱买饼干的?而且这种东西,最怕的就是一开始就戳上一个乡土味的标签。”

“谁买东西不都是听说什么什么是大城市里卖的可好的,然后就形成一阵风尚?咱的东西最起码得先往省城供货,在省城把牌子打响了。就算打不响,只要有人买,我们再给县城、乡镇供销社供货的时候,也能吹一句我们的饼干在省城卖的都挺好,这样才会有人买。”

“我们拿着饼干先给乡镇供销社卖了,然后去省城说我们这个饼干在乡镇卖的可好了,省城的人会怎么想?他们会想着说,乡镇里的人哪吃过什么饼干啊,遇到一块饼干都能夸上天,这话信不得!听我的,先往省城供,价格可以稍微比其它饼干便宜一点,我们薄利多销……我们这些知青都是津市、京城来的,要是这些饼干同大城市里的饼干根本没法儿比,我们好意思拿出来?放心吧,肯定不愁卖。”

青山食品厂的书记还是有些顾虑,他向上级打报告请示了一下,上级觉得可以试试,青山食品厂生产出来的饼干这才运到了省城的百货大楼以及一些国营副食品店。

-------------------------------------

这会儿的食品虽然不那么缺了,但品类还是相对匮乏的。

能舍得买饼干的人家,要么是家里有小孩的,要么是口袋里钱多的,经常会到百货大楼和副食店逛。

往日里几百天都不变的货架上突然多了两种全新的饼干样式,买东西的人会发现不了?

更何况这些饼干在出厂前,谢迎春都让针对每一箱子做了特别的小包装饼干,就是让顾客尝尝的,先尝个味儿,觉得味道不错了再买。

省城报社的李美华和杜爱华都是口袋里不缺钱和票,膝下还有小孙子的类型,这俩人下班之后就骑着自行车到了百货大楼,直奔饼干柜台,一边走一边吐槽。

李美华说,“我家那孙子真是叫他爷爷给惯坏了,馒头和饼,人都不带正眼瞧的,喝个粥都要吃饼干,之前从羊城那边来的兴兴饼干味道不错,听说是里面加了蜂蜜,我孙子特喜欢吃,我上次买了一斤多,不到半个月就吃没了,我家那口子惯孩子太厉害了,这次直接拿了票回家来,说是既然孩子想吃,买一箱子回家吃不就行了?还能苦着孩子的嘴?我今儿个就打算搬一箱兴兴饼干回去,不然孩子天天闹!”

杜爱华笑道:“你家老郑在油田上一路高升,工资一个月都有两百来块了吧,一箱饼干才多少钱?你家孙子想吃,他爷爷两天的工资就赚回来了,够孩子管饱吃。我这次是戴着紧箍咒来的,我家孙女儿不喜欢吃甜食,可还是想吃饼干,我得给她打听打听,有没有干烤不加糖的那种饼干。真是头大,你说我给她烧一张烙饼不好吃么?她非要吃什么咸饼干,都是讨债鬼!”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