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家小和尚+番外(410)

胤禛呆愣。

过了好一会儿,才不甘心地回了一句:“……胤禛明白了。”

在他的眼里,不管是谁,不分男女,都是大清子民,都在勤勤恳恳地做事,养家,纳税。可是在原来的账房先生眼里,这些女子,不光拿走原本属于他们的职位和薪水,还破坏他们的名声,他们如何能忍?

保康发现他明白了,心生小小的感叹:“万事万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我们开作坊,大力生产玻璃。

不光是吸收很多无业之人来做工,好的一方面。还引来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抗议,引来很多打铁、木工们的抗议。不好的一方面。”

胤禛试着推理:“因为用玻璃器具的人多了,用铁器和木器的人就少了?平时那些走街串巷的补锅补碗匠人的收入也少了。”

“对。”

“佛罗伦萨那边,本来一家垄断玻璃技艺,路易十四国王研究出来后也是作为贵族专用,价格奇贵。我们大量生产,还开放给老百姓使用,价格实惠,他们的利润低了,就和我们抗议。”

“对。”

“……那,那些补锅补碗匠人,可以去作坊做工吗?那些木匠和铁匠也是。如果他们的技艺不是非常好,可以不必死守原来的活计。”

“当然可以。但,这里有一个阵痛。他们习惯原来的活计,你要他们去做另外一个,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活计,一般人都会拒绝。不是老话说‘做熟不做生’?更何况,这是抢走他们原有活计的‘生’?”

“……胤禛明白了,保康哥哥。”

改革中的大清国,不适应的人,是大清国的每一个人;关系到的人,也是大清国的每一个人。

从一个普通的匠人,到学院里的一个学生,前途无量;从一个普通的木匠,作坊里面对大机器的一个小工,或者死守自家小铺子。大变革中,有人适应了,鲤鱼化龙;有人不适应,随波逐流;还有人拒绝变化。

“胤禛不怕。”胤禛清秀的眉眼里透着坚毅,“之前汗阿玛就担心说怕阻力太大,怕改革进行不下去。就和那前朝的张居正改革一样。

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胤禛不畏惧任何阻力。”

保康眼睛一亮:“保康哥哥相信胤禛,胤禛加油。”

“嗯!”

胤禛重重点头,他一定不怕。

胤禛和他的保康哥哥好似有说不完的话。来到乐福堂,坐到温暖如春的暖阁里,长达一个时辰的交谈中,一直到最后,他才想起自己需要告诉保康哥哥的事儿。

“胤禛在江南和沿海,确实找到几家女子不裹脚的汉家人,应该说不是汉家人,当地原住人叫他们客家人。”

“原本是唐末时期,五代十国乱世时期南渡的一波人,或许更早,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渡的一波人。他们中,有的人家接受了女子裹脚的习俗,有的还坚持他们曾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

保康微笑点头:“裹足乃是北宋时期露头,南宋时期开始从上到下流传开来。客家人,有这么一番渊源,不裹足很正常。那福建黄家估计就是。”

“他们既然是流亡之民。那么他们只信奉家族的力量,对后来的朝廷和朝代没有认同感也就不足为怪了。”

胤禛听他保康哥哥这么说,也是皱眉。

“他们的宗族制度,确实非常完善,族人也相当团结,当地官府都不好插手他们的宗族事务。他们对前朝没有多大的感情,对我们大清也是。”

“其中还有一支,乃是当年元兵南下,扶宋帝流亡的将士们的后人。”

保康微微笑:“还记得保康哥哥说过的话吗?顺其自然,不要强求。既然不合适,那就罢了。”

胤禛眉毛拧紧,跟两条铁丝一般:“八旗里也有汉家人,为何不可以?”

“那怎么可以?就算不是吴三桂那样的人家,那也是投降大清的第一批人。”

胤禛:“……”

好吧,他也觉得,这,不大合适。

“那……今年夏天承德避暑,保康哥哥去吗?上次那些蒙古王公都带女儿去了,都说,想要你去看看。这两年京城女学多了很多蒙古格格,这也是一个原因。”

胤禛说着说着,小八卦地笑出来。阿弥陀佛。保康哥哥长得太好,汉军旗的姑娘们还有一些顾虑他的佛门子弟身份,可是满蒙姑娘因为他的佛门弟子身份更激动,更喜欢。

“胤禛还听说,女学院里的满蒙姑娘们分成好几伙,还有几次打了起来,都说要做保康哥哥的福晋。”

保康:“……”

好可爱的小姑娘们。

“阿弥陀佛。保康哥哥心里甚为高兴。”

眉眼笑意盎然,满心的欢喜和快乐,看得胤禛忍不住,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

痒痒鼠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