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大佬你崩人设了(36)

作者:柒条鱼尾巴 阅读记录

量比较大,得分三次卤。

罐里卤上肉,只需要时不时添一把柴,简宁空出手捋巴小肠,用留下来的五十斤肉灌香肠。

灌香肠的肉最好抹了盐和香料腌上一两天再晾晒几天风干。

条件不允许,简宁只腌了几个小时,反正当下只要是肉哪怕就搁几粒盐也足以勾人馋虫。

年关了这些东西在城里属于供不应求的好东西。

第一锅肉卤好,简宁敞开吃了一顿热乎乎的卤肉,酱香四溢,瘦而不柴的卤肉压进窝窝头里,两口一个,香得人恨不得吞了舌头。

第二锅肉起来的时候,香肠一节一节灌好刺了气泡,挂在洞口铁钩子上晾晒,忙完简宁也没闲着。

山洞外面的右下侧长了一丛丛一人多高的荆棘林,枝干上的刺尖锐锋利,比人的手指头还长,尖似利针。

刺条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个天然铁丝网,棘林里面内有乾坤,竟有一片宽敞的空地,空地一直延伸至山洞壁。

深邃隐秘。

非常适合发展农业。

是的,简宁预备在山里种小麦。

面粉之所以贵,盖因产量低,周期长。

长江流域一带麦子生长期长达220-270天不等,所以有些地区的生产队用于栽种小麦的地都是有明确定量的。

地里大多种植高粱、玉米、红薯、土豆、这些产量高周期短的农作物。

而家家户户分到的几分自留地,一般种些蔬菜,还得分点地出来种高粱豆子,条件好一点的种一垄花生已经顶天了,没人种小麦,简宁只想低调发财,自然不会出尖冒头。

再者,家里自留地就几分,怕是种五十斤小麦都够呛。

完全无法满足简宁的需求。

第34章 堂弟堂妹

围着那片荆棘林转一圈,简宁选了个隐蔽的角落,在靠山洞里边的那一侧劈开一道小门。

砍下来的刺条缠上藤蔓,编了一个门笆子,进出栓上门,门洞一闭合,便与荆棘林融为一体。

荆棘林里那片空地将近有三亩地,侍弄的好大概能种出1000拉斤麦子。

简宁弄好门,弯腰拔草,清理石块,前不久下了雨,土地还算松软。

这地儿潮湿,翻石头的时候竟翻出来不少冬眠的蝎子。

简宁赶紧逮了装起来,蝎子蜈蚣这些东西送去药店能卖五六块一斤,不过这东西不好找,晒干了也不压秤,一斤要攒很久,一年卖个一两斤就很好了。

下午4点,简宁返回山洞,把卤肉、香肠、板油收捡进背篓下山。

卤肉香味浓郁,简宁用油纸裹了好几层,拿麻绳绑得死死的,以免香味往外泄。

这边清爽了,明天上山就可以一边熏肉一边挖粪坑沤肥,烧一点草木灰伴土里。

肩上少了重量,下山就快了,一个小时到村。

“宁丫头,你又上山啦?”入村就遇见一群妇女婆子浩浩荡荡往胡同院去,其中一个跟老太太交好的婆子看见简宁主动打起招呼。

另外几个妇人眼神就有点意思了,一副想打量简宁又略带畏惧的样子。

寂寥乡村,奇闻逸事传播的相当快。

哪家母鸡生个双黄蛋,屋檐下来了一窝燕子,这些芝麻点大的事不出三天全村差不多就人尽皆知了。

一件事只要被一个人知道,就不再是秘密。

家庭伦理,风流韵事是妇女们最爱的黄金档。

是以,简宁捡了个男人回家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以势不可挡的速度疯狂撒遍村庄各个角落。

这件事为村民们增添了许多饭后茶余的谈资,但很少有人明目张胆嚼舌根。

人一上来就扇你嘴巴子,就问你虚不虚。

人蛮劲可大了,还不爱讲理。

惹毛了半夜装鬼吓死你,年初一上你家大门口烧纸钱,挂白幡晦气不死你!

村里的这些妇人是打也打不过她,骂也骂不赢她,豁也豁不出去,怎一个憋屈哟~

真干起仗来,吃亏的是自己,男人一般不插手女人家的事。

男人一旦插手性质就变了,而且简家不差男人,简老太太出了名的护犊子,真要干群架一二三般的人家都遭不住。

娱乐匮乏,村民们几乎无一不热爱八卦,偏生最近村里风靡流传的两件事都出在简宁身上,吃起瓜来还真是不尽兴呢……

对待老太太的好朋友,简宁态度比较和善,眉眼弯弯对李婆子说:“李婆婆你们是去胡同院吗?”

“嗯。”李婆子喜滋滋点头:“今天分鱼,早点去排队领号,你先别搁家了,跟我一道去吧。”

“我回一趟就来。”背篓里装了香肠卤肉,简宁都不敢太靠近人:“顺便叫上我奶。”

李婆子:“那你们动作麻利些,排在前边能换一两斤泥鳅鳝鱼,搞不好还能捡只鳖。”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