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思辞之卫子夫(60)

作者:苍栮 阅读记录

新岁过后,刘彻再一次诏举天下贤良,询问治国政策,希望寻求一个即能总结历史教训,又能解决国家当前遇到问题,还能保证能让国家稳定、繁荣的长治久安之道,上百余人纷纷上书对策。刘彻见之兴奋不已,一心扑在了那些治国方略上,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刘彻潜心理政,宵衣旰食,他的衣食起居我亦不敢马虎,常出入宣室殿侍奉,也正是这些日子出去宣室,让我看到了刘彻作为天子的另一面,与我平日看到的他判若两人。

上一刻他还拿着学者的策论与中书黄门高谈阔论,谈笑风生:“这董仲舒的三篇策论上提到让中央在民间兴办太学,在平民之间选士进行培养问试,人才直接输送至中央,量才授官,录德定位,这样就打破传统‘任子’的模式,朝廷的官职不再是哪一家的官职,平民中的有识之士亦有机会入朝为官,这一点甚合朕意,以后朕就不愁无人可用了!”

“还有,他让朕建立明堂礼制,约束豪门贵族子弟的行为,限制豪民抢占土地,节制土地兼并,这都是很好的建议!”

众黄门立刻奋笔疾书,要把刘彻所说的话记录下来,写几个字的功夫,再抬头看到的又是刘彻气的要烧书的样子:“这里旱了怪朕缺乏仁义,那里涝了又怪朕失了德行,要是这么容易的话,这个皇帝让他来当好了!”随即脑子一转,又接着道:“他不是会说嘛,好啊,那就让他去江都国当丞相吧,先去地方上试一试他那套天人感应,做的好再到朕的身边来!”

随侍的中书黄门个个都汗流浃背,胆战心惊的,生怕再遇上哪个不知死活的迂夫子说一些触怒龙颜的话,那他们这些人的小命就真的要呜呼哀哉了。

我知道刘彻生气归生气,不会真的迁怒旁人,可他一发起火来,确实也吓人。至高无上的权威之下,他的一举一动,一嗔一喜都关系着这里每一个人自身命运,甚至还连接着家族的荣辱存亡,不得不令他们敬之畏之,不敢有丝毫差错。

董仲舒虽然出言不逊,但确实有过人之才,他在三篇策论中提出的所有建议几乎都被刘彻采纳,建礼制,设太学,以儒家学说作为统一全国的政治思想等等,只有君民思想上得到统一,行为上有所约束,结束掉以往诸子百家,各自为政的势态,国家方能稳定繁荣,长治久安。

此外,刘彻听取董仲舒的意见,令郡国各自察举孝子廉吏一名,入中央参加考试,通过后便可入朝为官,以这种举孝廉的制度为汉室寻访贤才,同时重新推行建元年间夭折的新政,大举选用儒生,诏天下献书,献治国之策。

正月,刘彻以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屯兵云中;以中尉程不识为车骑将军,屯兵雁门。边境固防,预示着刘彻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反击匈奴的事宜了。

作者有话要说: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对后世影响超大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野猪应该是在元狩年间开始制定年号的,我这里提前说明,主要是方便记时间,看着也舒服些(?▽?)

流水账一样大风起兮云飞扬,野猪大帝成长记,平凡的生活中寻找亮点╮(╯_╰)╭

话说,没点评论或者意见嘛(*/?\*)

☆、麒麟来做人间兽

我一直住在未央宫温室殿,没有再回上林苑,一来刘彻很忙,频繁来往未央和五祚二宫,终究不便。二来,窦太后薨世,皇后也就成了秋后蚂蚱,未央宫自然也是刘彻说了算,我亦不必再忌惮她了。

我对朝中事物的了解,大多都来自刘彻的讲解,他并不避讳与我讨论这些,每每和我说起来,也都是一副意气风发的模样。我大多数都是在听,从不干预,朝中事物盘根错节,错综复杂,我实在没多大兴趣,听刘彻讲讲故事,长长见识,对我来说已经够了。帮刘彻看顾好我们这个小家,照顾好刘彻的生活起居才是我最感兴趣的事。

刘彻喜欢听我唱歌,我便央大姐和二姐帮我抄录民间的歌谣,学些新曲,闲时唱与他听。他喜欢喝酒,我私下也和厨工讨了酿酒的方子,闲暇之余,偷偷酿了一些,这样他忙起来了,我也不会闲着,日子倒也充实有趣。

春风如笑,傍柳随花,年纪相仿去病和曹襄正拿着大哥给他们做的木剑在两株杨柳树下一起激烈的打斗着,哼哼哈哈的,刚学会走路的卫长公主,也在一旁不断鼓掌,欢呼雀跃,好不热闹。

“我瞧去病这个性倒是与陛下越来越像了”平阳公主一边帮着我撑着丝线,一边打量他们。

“可不是么”我也看了一眼,道:“去病出生的时候未足月,带着病,小时候总是哭背气过去,家里人不敢让他哭,所以就一直惯着,这一来二去就惯出这么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