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娱乐圈大佬(77)

作者:清明鬼 阅读记录

二百五十本?!

他当初当一个刚出道的没什么流量的小鲜肉粉丝团团长给他卖写真集的时候都没有卖出过这么低的销量好不好?!

“你们觉得……二百五十本已经卖得很多了吗?”他的语气有点危险,听得下面几个涉世未深的编辑忍不住瑟瑟发抖,恨不得相互拥抱取暖。

大徒弟赵成顶着巨大压力道:“毕竟是第一次……文集能卖这么多,连书斋老板都觉得惊讶了, 也算是……很……”好了吧?

话还没说完,秦门便打断:“这二百五的销量怎么来的,其他人不清楚, 从收稿开始就一直忙活到看着它被印出来卖的你们难道心里没数吗?”

“晋江文学城光签约作者就有一百多人, 这一次的文集几乎人人都有投稿, 一人买一本文集甚至买两本文集,凑个近两百的销量很难吗?一本文集最后只在内部流传值得高兴吗?”

“那……不是还有五十的额外销量吗?”有个编辑缩着脖子小声反驳。

“另外五十本是端王府订的!”

因为端王府的小世子是晋江文学城的签约作者(开后门进的),端王为了支持儿子所在的文学城买个五十本文集,一本给亲亲儿子, 剩下是四十九本放家里用来假装自己很有文化的样子……这行为没毛病_(:з」∠)_

秦门看着他好不容易搭起的草台班子成员,心下叹了口气,暗示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绝对不能急,然后耐着性子和几人解释着。

“若是一本文集最终只在我们这群人内部流传,那我完全没有必要去和月下书斋说卖文集的事情,我们大家也根本没必要聚集在这里,只要大家相互摘抄其他签约作者的作品自己整合就可以了,……”

“……我们之所以要花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去做《雅俗》,所求是希望这份心血能够被更多的人看到不是吗?”

几位编辑的脸上出现了动容,反倒是一向来十分听秦门话的大徒弟赵成在此时没有被秦门画的大饼所迷惑,依旧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指出:

“想要让《雅俗》卖得更好,真的可能吗?都城里哪有那么多愿意买书来看的人?哪里来那么多的读书人?又是哪里来那么多愿意买闲书的读书人?”

书籍不同于说书人的说书,只有能看懂书籍的人才会花这个钱去买书籍,愿意为《雅俗》销量做贡献的看不懂书籍的端王只是一个特例,大多数人怎么会去买自己碰都不会碰的东西?

赵成觉得不可能。

秦门赞赏地看了自家大徒弟一眼,作为下属能够被热血的话语激励是好事,但他身为杂志社社长,整个杂志社的决策性人物,在任何时候都应该要保持住冷静的头脑并及时发现问题。至于他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秦门也早就有考虑过——

“我们的文集取名为《雅俗》,本就不单单是卖给读书人的,而是卖给都城、乃至姜朝所有识字的人的。”

之前也有提过,读书人和识字的人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读书人是指那些熟读四书五经,会诗词歌赋,并以科举或者琴棋书画扬名为毕生目标的人,他们善用典,善写赋,若按照前朝士农工商的阶层划分,读书人就属于士那个阶层。

而识字的人就是表面意思……就是认识字的人而已_(:з」∠)_

像秦门就属于这个部分,读过类似三字经之类比较浅显的东西,能认出生活常用字,上过一段时间的私塾,但没有要以读书人为业的打算。

士农工商各大阶层都有这部分人的身影,而都城更是各路能人异士齐聚之地,这等人只会多不会少——不然你以为为什么作为一个识字的人,秦门连个抄书工作都没人要?那些酒楼外面的海报难道就只是贴出去给读书人看的吗?

这样说其他人都没什么概念,秦门决定直接搬数字:

“根据(从小世子那里)得到的姜朝年初统计,都城共有人家十四万户,人丁(单算可以作为劳动力的男人)二十八万余人,若加上女性、小孩、年过五旬的老者,则起码有六十五万人……这还是没有把借住在晋江还未返回晋江的人口算进去的数字。”

紧接着,秦门引用朝廷户部尚书的话接着道:“‘城中书生,十二有一’,说的是十二人之中就有一个读书人,换算一下也就是说都城内的读书人(男)有两万余人,而识字的人口按照往年私塾与书院的入学率比,应是其五倍之多,也就是说识字的郎君应有十三万余人,若再加上养在深闺读书识字的娘子们,说都城有二十来万的识字人口,不过分吧?”

一连串数字显然已经让其他人有些呆愣了,原来他们所在的这座城居然有那么多那么多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