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商(大清药丸)+番外(418)

作者:南方赤火 阅读记录

林玉婵不想让无良地主和资本家赚这个差价。她算过,如果自己雇佣轧花工人,可以节省不少成本。

刚刚印刷出炉的“原棉质量鉴定标准”,也需要找人付诸实施,分拣出不同级别的棉花,获得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这也是人力密集型的体力活。

至于茶叶罐,浦东寡妇村的产能逐渐跟不上。毕竟寡妇有再嫁的,有回娘家的,还有要伺候公婆、跟着儿子搬迁、说退出就退出的。供应精致茶叶罐还勉强可以,眼下茶叶数量增加,她需要更多稳定产出的画手。

郎怀仁一头雾水地听着,再看看四周的孤儿院宿舍,觉得这姑娘莫不是来错了地方?

“您先别打断,听我说完。”林玉婵从包里取出中英双语的计划书,关键的数字和步骤都已写好,递给郎怀仁,“孤儿院的孩子,只要能拿笔的,就可以学绘画。比如那个女孩海伦,听德肋撒嬷嬷说,粉墙上那些花草,都是她照着人们捐赠的旧画册,顺手涂鸦的。如此天分,荒废可惜。”

她又指着空场上一群追跑打闹的男孩,“十岁以上、体力合格的,就可以操作轧花机。十二岁以上,学过基本文法和算数的,可以进行质量鉴定。教会买下的大量空地空房,还没有扩建成孤儿院的,可以暂时当做厂房。他们每天可以工作半日,另外半日,可以继续上课。或者每周工作三天,上课三天。我会按成年男工的行情付薪。我算过,这工费应该足以支付中国籍教员的费用。”

让十岁不到的孩子半工半读,自己雇佣童工,放在二十一世纪,林玉婵觉得自己该坦白从宽,赶紧就近找派出所自首。

但……在万恶的旧社会,这是她唯一能想出来的、让孤儿院孩子免于失学的方法。

孩子们的薪水收入虽不足以完全覆盖孤儿院的运营成本,但,开了这个头,也有希望能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相关善款。

而且,以后博雅的茶叶罐上可以正大光明地标注:由孤儿院儿童手绘出品。不用她巧立名目,编什么天足互助会了。

梦想很丰满。

郎怀仁主教只将她的计划略略看了一眼,依旧摸着胡子,笑着摇摇头。

“亲爱的孩子,你小小年纪,打理这么大的生意,在中国人里很是难得,今日让我印象深刻。”

林玉婵点点头,神色紧绷。

一听这语气,就是先扬后抑,后头肯定跟个“但是”。

“……但是,”郎怀仁主教严肃道,“毕竟你并不信奉上帝,不是吗?如果你是我们的教友,我们很乐意按照程序,讨论你的资助计划……”

林玉婵嘴角微露冷笑:“我要掏钱帮忙,还得受洗?”

郎怀仁摸着大胡子,十分欣慰地笑道:“你理解得很对。我很乐意接受你成为我们的姐妹。”

林玉婵:“……”

学学人家天地会吧。七天无理由退款,靠实力吸引下线,从来不追着别人入伙。

此时两人已走到孤儿院的图书室——其实就是教友捐赠的一些杂书,还有平时读书上课的简单课本、各种圣经经文诗歌之类,没装满一个书架。

图书室还堆了不少杂物。孤儿院里的嬷嬷保姆,闲时也会赚外快——做点绣活、糊个纸盒、装订传教册子之类。这些半成品也都堆在箱子里,占了半间屋。

地上还爬着个小孩。林翡伦左手一团线,右手一把剪刀,蹒跚着步子,正在杂物堆里探险。

“哎唷!没人管管!”

林玉婵慌忙扑过去,从林翡伦手里抢过剪刀,放到高处。

林翡伦嚎啕大哭,瞪着一双愤怒的眼睛,朝着林玉婵张牙舞爪,似乎在说:你这个坏蛋!

林玉婵万分无奈,眼看保姆把她抱走,心中默念:我捡的。我捡的。我捡的。

郎怀仁看到活泼的小孩,倒是慈眉善目,笑得欢畅。这都是教会的功德,反正不用他自己带。

忽然他微微皱眉,从杂物堆里拣出几本相册,嘟囔:“我的东西,他们也不放放好。”

林玉婵看到相册,眼中一亮。

“这就是您在中国的留影?”

她转换话题,不再谈受洗的事。

郎怀仁自豪地点点头。他精通照相术,最引以为傲的事迹之一,就是在中国许多城乡村镇,留下了珍贵的摄影记录。他打算日后将此集结出版,作为古老东方的真实画像,介绍给欧洲的同仁和信徒。

林玉婵小心翻看,认真辨认照片里的人物风景。

“照片角落里写着日期和地点,”郎怀仁对这个慷慨的小女孩印象不错,笑着指点,“这里是保定……这是河北献县的主教座堂,还没完工……这是紫禁城,影像有点模糊。北京的街道上全是风沙,不是我的技术问题……”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