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养的崽登基了+番外(106)

作者:蓝小岚ya 阅读记录

起身摇头晃脑的又推门出去了,一边重重的叹气感慨:“听说这家里头有橘子吃,还挺甜的,怎么就没人叫上我老头子一起吃呢?吃独食不好诶……”

沈砚:……

这是什么老不正经的老东西?还为人师表呢,呸!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

今天还是三更哈,0点之前再出一章。

第48章 兄弟反目

次日吴大娘又带了人来,这次没有沈砚搅局出幺蛾子,崔书宁就花了将近半天工夫仔仔细细的挨个过问审查,买进了一批下人。

她挑人是挺事儿的,不过事后多给了吴大娘一些茶水钱吴大娘就乐呵呵的又拍胸脯应承下来一定会帮着找个好厨娘。

这次一共买了十二个丫鬟,四个婆子,外加八名外院打杂的小厮,全部签的死契。

沈砚身边一个没给,她自己屋里也没要。

别人家讲究着分什么一等丫鬟二等丫鬟她这里全给废了,她屋里就桑珠和青沫可以随时进出伺候起居,沈砚那里就小元跟着,其他人需要的时候就叫过来打扫帮忙,只管做事就好。

吸取崔氏以前的经验教训,身边人多了不自在且不说,主要是人多的地方就容易出是非,麻烦。

沈砚在这件事上则是完全没有话语权的,崔书宁怎么安排他都闷不吭声的只有接受的份儿。

陆星辞的事当然也没完,不过崔书宁也没再叫人出去打听确认沈砚那番话的真假,与其她叫人遮遮掩掩的去暗中打听还担心被发现……

她有更好的打听消息的渠道,不过暂时也不着急。

家里的事都按部就班的安排整顿的差不多了,手上要变卖的产业也都放出了风声去,接下来她的重点就放在自己的身体上了。

要有个好身体单靠着药补绝对不行,主要是得锻炼,可是崔氏这个身子风一吹就倒,现在她也不敢折腾,就打算等厨娘请来了先好吃好喝的补上半个月再说。

畅园的一切都在慢慢往正轨上发展,崔书宁这关上门别的都抛到九霄云外了,顾家两兄弟那里关系却明显的崩了。

魏云璋的案子的确处理起来很敏感又很复杂,到他的死这就打住了,顾泽将此事结案面禀了皇帝萧翊之后从宫里出来就直接拐了个弯去翰林院找了顾温,将一纸调令塞到他手里:“永州的一位通判半月前暴病身亡,职位出缺,领正六品职。你点个头,余下的关系我来打点疏通,不日即可上任。”

这是

要赶他出京城?

顾温将那文书展开来看了,除了还没有加盖吏部官印,其他的原委都已经详细注明。

而依着顾泽如今的圣宠和在朝的人脉,区区一个正六品的外放他要着手操作可以说是手到擒来。

顾温上一任是个从七品的县令,因为在任上做出了政绩,连续遇到两年的小灾年他带领当地百姓抗旱兴修水利勉强扛了过去没出乱子,并且协助州府衙门捉拿到了一个逃窜多年的江洋大盗,再有他恩师的举荐提携这才得了个进翰林的机会回了京城。

但他毕竟资历尚浅,只提了半级,得了个正七品的翰林编修。

不过翰林是入阁的必经之路,所有靠科举入仕的读书人都为了进翰林而打破头,顾温在这个年纪在完全靠自己的情况下拿到了这块敲门砖其实已经算是同辈人里面的佼佼者了。

现在顾泽随随便便就将一个正六品的州通判扔玩物一样扔在他的面前……

他手里拿着那份文书,面无波澜,既没有点头也没有拒绝。

顾泽高高在上惯了,耐性也向来不好,见他居然还拿乔,就继续抛出了所有的筹码:“永州知府年岁已高,熬完这一任之后就会致仕还乡,只要你在这三年里任上不出错,届时我会让你直接顶上去。”

翰林确实比同级的外放官员更有前途,一个正六品的通判和七品的翰林编修相比也未见得多少分量,但一州知府却是直接正四品。

多少寒门出身的官员熬上一辈子也没能上五品,再过三年顾温多大年纪?二十五岁而已!

甚至于顾温自己都很清楚,凭着他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就算他拼尽全力往上爬,并且中途并无人掣肘也无阻碍的意外发生他要想在自己三十五岁之前爬到这样的位置上也绝无可能。

而这一切,顾泽却用仿佛施舍一般的语气就这样轻松的送到他的面前来。

他手里拿着那份文书,要说心里半点不难受那是假的。

看吧,有些人就是命好,生下来就什么都有了。

不得不承认,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是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就已经定好了的,不管你服不服,它始终就在那里,是沟壑也是山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