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养的崽登基了+番外(584)

作者:蓝小岚ya 阅读记录

崔书宁虽然之前和他之间算是有点小过节,但当时翻脸发脾气驴人家的可是沈砚又不是她呐!

抱大腿这种事就不能要脸……

当时就快年底了,她就琢磨着要不回趟京城,通过长公主的关系再联络下感情?目测可行性还蛮高的。

却只在她犹豫不决琢磨着到底要不要回京的节骨眼上,北边边境和京城里相继发生了两件大事。

首先是十月末,冬季寒潮袭来之后不耐严寒的周朝军队遭遇了开战以来最大第一次败绩,本来八月底已经收归其手,并且朝廷已经着手进入整顿期的恒阳城险些再度沦陷,主帅顾泽更是在亲往查看接应粮草的途中遭遇暗算,中毒箭昏迷。

由于事出突然,主帅突然倒下,军中一时人心不稳起了动荡,险些叫北狄人趁势反攻回来,节骨眼上却有一支两万人的无名军队自恒阳城内外两边夹攻助阵,这才将北狄的军队暂时击退。

一开始大家还以为这是朝廷驻扎在附近的哪支队伍前来增援,后来却发现不对劲。

这支队伍训练有素,杀退敌军之后就一声不吭,和当地守军连一点交涉都没有就自主退出了城池,整个迁徙驻扎到了附近的山上,再次蛰伏起来。

顾泽这边缓过劲来,觉得事有蹊跷,便派人前去延请他们的首领入城交涉,使者派了一波又一波,却全都连人家地盘都没能摸进去,一律被拒之门外。

那边的态度很明确

滚犊子!莫挨老子,老子跟你没话说。

在自家的国境之内公然自占山头屯了这么一支精兵,这对任何一个统治者来说都是一件备受威胁的事儿,他们不接受诏安的话就几乎只有被剿灭一途。

但偏偏

边城危急存亡之际,人家刚刚协助击退外敌,护卫了一方安康,朝廷的军民都受了恩惠,这时候就算驻军只听军令可以出兵剿杀,可就怕当地刚刚逃过一劫的百姓不依,一旦民心动荡,事情就没法控制了。

所以,北境那边现在正局势紧张又混乱着呢,一边抗击外敌,一边才操碎了心在琢磨那支队伍哪儿冒出来的。

而北边出了这么一件奇事之后才刚一个月,腊八节宫里为皇室宗亲举办的小家宴上裕太妃公然投毒,意欲毒杀萧翊和众宗亲,弑君谋乱。

萧翊多少也沾了点儿主角光环的油水,当然不会叫她这么个疯妇成事,人赃并获将她按在当场,却从她口中爆出了骇人听闻的隐秘,人心一度动荡。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

这两章走大剧情,剧情君终于出现了-_-||

第264章 京都逆案

北境他在谋划的事沈砚没跟崔书宁说,但是自从那次他南下和她见过一面之后就再没出现了,就十一月上旬那会儿派人过来找她,带了个口信给她报平安。

后来是有关北境战事的消息传开,崔书宁从别处一点点拼凑出那里具体发生的经过。

联合沈砚叫人给她送信报平安的时间,就算没人跟她说那里的事是沈砚做的,她也能推断出一套完整的逻辑来了。

暗算了顾泽的人是不是沈砚指使,这不好下定论,但是突然异军突起现世的那支不知名的队伍则一定是他亮出来的底牌。

他做了那件事之后,担心她听闻了北境的消息会胡思乱想,虽然不能明着捎信告诉她所有事发的经过和细节,但是在完事之后叫人送信报平安,依着她那个聪明劲儿,自然很容易洞悉真相。

她从没追问过他私下的行事,唯一所求不过就是他平安罢了。

让她知道这一点,就够了。

虽然崔书宁知道消息已经是一切归于平静之后,但是沈砚在北境亲身历经了一场战事,这件事本身也是叫她只要想想就能后怕出一身的冷汗的。

但是这种心情,还没有人能跟她分享,就连桑珠也不能。

沈砚做的事,一旦拿不稳,就会连累到所有和他有关系的人,桑珠知道了也帮不上忙,却要为此担惊受怕……而且万一走到最不幸的那一步,对桑珠而言她也是知道的越少才对她越有利的。

这已经是崔书宁能给身边的两个丫鬟最大的维护了。

而沈砚,他只是叫人给她送了个口信,没有一张纸,也没有一个字,这也是他在防着最坏的结果,给她所留的最大的脱身空间了。

没有白纸黑字,就总还有迂回狡辩的余地,一旦白纸黑字落在有心之人的手里,那才是真的铁证如山。

因为这个时代信息传递不便捷,崔书宁听到这些消息都已经是十一月底了。

沈砚那边的事她纵然心惊,但确实是真的插不上手,就还是索性强迫自己不去想,但她要计划回京却是得先大概打听一下京城里的大形势的,便写了封信回去,佯装跟崔航聊聊,顺便透露了一下自己可能打算回京过年的想法。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