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男主的死对头+番外(117)

作者:浔北 阅读记录

“番薯对土壤、水源条件的要求并不算高。我以为,我们可以用书院后面的良田,和我手上的荒田同时栽种,这样更能检验番薯的适应能力,以便日后推广种植。”

“这个建议不错!”沈思齐赞同道:“子宽、逸飞,到时带上我,我们一起亲手把番薯种出来!”

“对!还有我!”其他人也齐声附和。

五个不过十几岁的少年,便这样共同许下了他们人生中第一个改变天下的决定。

作者有话要说: 注:本章关于番薯的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感谢在2021-03-18 20:16:18~2021-03-20 21:41:4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红有三、苍樱拍梓 5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6章 番薯丰收

京城皇宫, 御书房。

更深露重,殿外雨幕沉沉。

内廷大内监黎崇看着书房内还在批阅奏折的皇帝慕容缙,叹了口气, 从身边小徒弟魏俊的手里接过刚熬好的安神汤。

“陛下, 已过亥时,该歇息了。”黎崇走进去,轻声提醒着。

皇帝头也没抬, 手朝黎崇身前一捞,将药碗拿到嘴边, 一口喝光, 遂摆摆手:“不必催促,朕心里有数。”

黎崇最清楚不过皇帝的性子, 可最近天渐转寒, 皇帝有些风寒, 太医署特意嘱咐了要多休息, 偏偏这位陛下又是个经常熬夜的主。

“陛下。”黎崇最得皇帝信任, 这话只能由他来劝:“齐老太医说, 这安神汤有助眠的功效,若是强行与药力抗衡, 对身体会有不利啊!”

皇帝终于放下了朱笔,揉了揉微疼的眉心, 没好气道:“说的挺轻巧,每日从各地呈上来的奏报多得跟雪片似的, 朕若不抓紧看,难道还给他看不成?”

黎崇呵呵一笑:“齐老太医怕是不能给陛下分忧,他那两只眼睛啊,怕是现在连写药单都费劲儿了!”

被黎崇这一打岔, 皇帝也歇了继续批阅的心思。

一抬头,才看到外面风雨交加的。

“一场秋雨一场寒呐!”皇帝感慨道:“朕记得,去年小七走的那天,也是下了这么大的雨。”

黎崇一笑。他跟在皇帝跟前伺候了几十年,知道皇帝对裴家七公子的感情非比寻常,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时常记挂着。

他仔细想了想,回道:“还真是,当时老奴记得陛下还说,最多两年,就要裴公子回京呢。”

皇帝站起身,走到殿门口,看着外面的雨景:“是啊。一转眼,小七已经在吴州呆了整整一年了,等过了这个冬天,就是京城的省试,朕还真是有些着急啊!”

“对了!”皇帝好像突然想起什么,朝黎崇道:“我记得今天下午黄卿说了一句,收到了吴州知府的奏折,你去找找,可呈送上来了?”

黎崇依言,赶紧去翻桌案上堆得跟小山似的奏本。果不其然,翻出一张奏本,上边还有批条,正是吴州来的。

“陛下,奏折在此。”黎崇拿起来,呈递上前。

皇帝抓过奏折,激动地打开,一目十行,迅速扫视着奏折中的内容,眼中的喜意越来越大。

“啪”地一声,他合上奏本,朝黎崇道:“朕就知道小七不会让朕失望!他们今年春时在吴州试种的五亩番薯全部丰收!一亩便能收获数十石!”

黎崇也跟着高兴起来:“这下可好了,江东多年旱雨失调,有了番薯,陛下也不用时常为此忧心了。”

皇帝也有些激动,他回过身,指着黎崇:“你去传朕口谕,叫户部尚书选派几个得力人手到吴州去,亲自看看番薯的丰收情况。”

“对了,去告诉丞相,与户部尽快拟旨,明年在吴州推广种植番薯,凡种植者,免赋役两年!”

黎崇一愣。这大半夜的,还下着雨,现在去传旨?

可皇帝早就忘记了这些,反而催促道:“去啊,愣着作甚?”

“额……是,是!”黎崇这才匆匆退下。

此时的江东书院,裴云潇、唐桁与韩少祯三人的屋中亦是灯火通明。

“怎么样,算出来了吗?”一群学子围在桌前,死死盯着案边打算盘的韩少祯。

韩少祯落下最后一笔,拿起纸来:“算出来了!”

“五亩田,去除书院自留,和明年续种发苗所需,还有共三百八十七石番薯,分发到吴州最贫困的八个村庄,再加上今年咱们捐出的米粮和棉衣,能让至少百余户最穷困的人家撑过这个冬天!”

“好!太好了!”大家立时发出一阵欢呼。

不过五亩田,就能救活百余户百姓的性命,而且这五亩田的收获,全是他们自己一点一滴奉献得到的,怎能不让人激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