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大事不好了+番外(271)

消息一出,大昭怀盛帝惊得连冠帽都险些掉了,皇甫神武帝也是眉心一跳,急召内阁重臣议事。

江凭阑蛰伏了大半年,悄无声息到两国皆以为她从此不会再站起来,如今一朝出山,又有大乾破军帝全力支持,这势头岂是远在京城的两位帝王能挡?

西南这地界,本就离甫京和昭京都很远,待朝廷得到消息早便来不及。二十万大军去势汹汹,直捣大昭腹地,不过是七月上旬至下旬那么短短大半月便横穿十三座山脉,远渡三十六条大河,一路所向披靡。

大昭也才休养生息了大半年,举国上下可谓千疮百孔,地方军根本挡不住这样的士气,一听说是当初星海平原一役以三千骑兵斩杀两万昭军的将军来了,先就吓住了。

而这位领兵的摄政王行军又极其诡异,先是趁着大昭朝廷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一路不要命似的厮杀,却又在强硬的抵抗即将到来之际倏尔打了个迂回战,迅速折返撤退。

这种闪电般来回的攻势实在教大昭摸不着头脑,细细翻开版图一看更觉怪异。大乾风风火火举兵东进,深入了十一个大省,最远的都越过了如今大昭版图的东西中介点。可就是那样一副要一路火拼杀进昭京的架势,却只为大乾拿下了寥寥四个省的国土。

且从版图来看,这四个省都呈细长状,连起来是一条稍向北部延伸的东深曲线,南北两向都是大昭的国土,就那么细细一线荡在那里,岂不腹背受敌?大乾本就是龟缩在西南的一块地,不先老老实实一点点拓展版图,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深入大昭腹地做什么?

就在大昭二丈摸不着头脑,预备进攻四省收复失地的时候,皇甫神武帝忽然意识到了不对劲,力排群臣众议,征调皇甫南境全线地方军集中于亓水关,也就是大乾那条具有向北部延伸趋势的东深曲线最终可能到达的地方。

八月中旬,皇甫这边刚出现调军动作,忽又有一支军队自大乾南回出发,雷霆般北上。这一番进攻,是与先前大乾摄政王截然不同的架势,整支军队不作纵向深入,反呈现出一种大面积横向推进的形态。用远在大昭腹地的摄政王的话来说,那叫——推土机。

没错,这台推土机,哦不,这支队伍的领军人,正是大乾破军帝。

这一番令举世震惊的横扫倏尔吸引了大昭的战火,原本预备跑去收复失地的昭军慌忙改道,绕过了大乾的东深线就要往自家北境去。

同一时间,皇甫朝堂炸开了锅,群臣皆称陛下误判,调错了军,那大乾摄政王恐怕只是个幌子,真正的威胁在于破军帝的这支二十万大军。而如今皇甫南境的地方军都集中在东面靠近摄政王的亓水关,根本来不及往西回防,眼见着大昭北境沦陷,就要威胁到皇甫的南境。

神武帝气得险些咬碎了牙,却不是在气大乾,而是在气朝里这帮只会说风凉话的龟孙子!大乾破军帝的这支军队是在皇甫有了调军动作以后才出发的,很显然,对方做好了两手准备。倘若皇甫不调军,那么摄政王的队伍就一定会顺着东深线威胁亓水关。相比西南那块地域,亓水关简直离甫京太近,他如何能不防?

可问题是,一旦他调军防御,大乾摄政王便取消了原计划,转而由破军帝北上寻找新的突破口!

防与不防都是“失”,这是要置皇甫于两难,置神武帝于错判!

多少年来始终气定神闲,即便心里再多怒火也从来掩饰得绝妙的帝王,终是在这一日失了态,一通大骂后撒手走人,留满堂皇子重臣面面相觑。

群臣摇着头散了,王袍金冠之人也走出金銮殿,嘴角露出浅浅笑意,素来苍白的脸容竟难得有了些生气。

想起去年冬天,有一回夜里,那女子挨在他胸口,皱着眉认真道:“我觉着,大乾其实有更好的路能走。你看,皇甫南境那么长的一条线,哪能处处都防得死?来个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的计策,准能找着突破口。”

彼时的他轻抚着她耳后鬓发,淡淡道:“的确,不过却须两名足够优秀的将才。”

金銮殿前的人微微仰起脸,看向高悬的日头,好似看见那女子灿烈的笑脸。

的确,足够优秀。

这一场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看似简单,实则却十分不易,若非那支东深的队伍足够强悍,根本不可能抵挡得住来自南北两面的火力夹击。是那个女子,她排兵布阵,运筹帷幄,近乎奇迹般的以一条看似摇摇欲断的细线稳居敌国腹地,为后方的大乾破军帝争取了大量的时间。

大昭这才明白过来,先前大乾摄政王为何要冒着折戟的风险深入大昭十一个省。那不是莽夫的孤勇,而是智慧者的割裂。她在大昭版图南北向的中介处劈开了一刀,刀锋按下的一线如人之病躯溃烂腐朽,这一刀,生生阻断了大昭南北向的流通,使得他们的每一步调军都显得力不从心。

顾了之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