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种田记事(413)

作者:烧柴煮咖啡 阅读记录

李家人只好把大房的几间屋,都收拾出来,借给这一家子住。

值钱的东西,自是急急忙忙搬到乔细妹那屋去。

之前裴英收拾出来的那间书房,也暂时拿了一把大锁,锁了起来。

毕竟这时候的书本,都是贵重的东西。

若是被不小心撕了、烧了,或者撒上水了什么的,得多心疼!

到时候,让他们赔钱,是难为他们;不让他们赔、自己又咽不下这口气。倒不如先做好预防。

李云心迅速找了机会,跟这家灾民中的几个人,挨排接触了一下,偷偷发动了读心术。

她发现,这一家子,都还算是品行不错的人。

而且对老李家明显比一般家庭富庶的生活,也没有什么敌意。

李云心这才将将放下心来,接纳了他们。

李景福和乔细妹自打听到有灾民要住进靠山屯的传言,就关起门来商议了几回。等到传言变成了现实,这家人正式住了进来,老两口儿也已经商议好了对策。

------------

第295章 相处

李景福和乔细妹,当年都是亲自经历过灾年,也亲自走过逃荒路的。

他们自然知道,这灾民的心思。

俗话讲升米恩,斗米仇,与其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再来后悔,不如一开始,就把丑话说在前头。

其实,住在一个屋檐下,怎么可能没有矛盾?

五个手指头还有长短,自家人还有争有抢,极难做到一碗水端平。

更何况是本地人和来逃荒的灾民?

灾民刚住进来,老两口儿就让家里人给他们做了一顿薄薄的小米粥。

多放水,少放米,清得几乎能照见人影儿。

李云心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听老两口儿对灾民解释,才恍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咱家人不是心疼粮食。实在是你们这一路走来,一直风餐露宿的,肠胃肯定有些弱。再一个,我们这里的饭菜,也都比较粗糙。

要是直接给你们吃太饱,怕是身子遭不住。

咱们先喝点小米汤,将养将养。等身子差不多缓过来了,再吃稠粥。吃几天稠粥,肠胃恢复得差不多了,再吃正常饭菜。”

这一家子灾民姓黄。

黄老汉握着李景福的手:

“老哥哥,您不用担心,俺们心里都明白。俺们知道您这是一番好意。这人饿得狠了,不能一下子就吃太饱。”

黄家老汉和老婆子,其实就是看着挺显老,实际年龄,其实只有五十多岁。

还不如李景福和乔细妹这老两口儿岁数大呢。

三个成年男人,其中两个是他们的儿子,另一个却是他们的侄儿。

儿媳妇儿和侄儿媳妇儿,原本也都是跟他们一块儿逃荒的。

但路上不幸遇到了两回被悍匪裹挟的流民,他们丢了不少行礼不说,自家这些人,也被冲散了。

黄老汉的兄弟一家子,只有这个侄儿跟他们走在一块儿。

黄老汉家的小儿媳妇儿,本来就是个孕妇,又素来跟侄儿媳妇儿要好,两人就落在了后头,跟黄老汉的弟弟和弟媳妇儿,走在一块儿。

结果路上这一走散,就直到现在,也没有音讯。

听见的人都说,怕是凶多吉少了,但自家人,总还是留着一分希望的。

四个孙辈,虽然都扮成了男娃的模样,其实里面只有两个男娃。

十岁大的女孩和八岁大的男孩,是老大的两个孩子。七岁大的男孩是老二的孩子。五岁大的女孩,是侄儿的孩子。

乔细妹让儿媳妇们在大厨房烧了好几锅热水,找了家里孩子们的旧衣裳出来,把这几个泥猴儿一般的孩子,都给搓洗得干干净净。

换了两三次水,还用了不少猪胰子。

四个小孩儿搓洗干净,换上了半新不旧的暖和衣裳,一个个都笑得美滋滋,乖乖地站成一排,让人看着就心里欢喜。

乔细妹心疼地说道:“都是些好孩子!奶奶给你们沏糖水喝!”

说着便给四个孩子冲了四碗糖水,四个孩子小心翼翼地捧着粗瓷大碗,幸福滴眯着眼,埋着头,喝得津津有味,看着简直就像四只乖巧的小狗。

看得乔细妹眼泪都快下来了。

她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当年逃荒时候的那些日子。

洗完了孩子们,乔细妹又让儿媳妇儿们继续烧热水,把盆、桶、擦身子的布巾都准备好,让他们自己决定怎么洗。

看着灾民黄老汉一家子都收拾得利利索索的了,老两口儿拉着黄老汉和黄婆子一起,唠起了嗑儿。

三言两语之间,就把一些该交代的事儿,一桩桩一件件,都交代清楚了。

比如说,做饭用的柴米,灾民可以从村里买,也可以去镇上粮铺里买。

不想买柴火的话,自家人去山里捡,也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