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歌隐(285)

作者:琥珀鱼 阅读记录

大家一看,皇帝陛下这是有些醉了?

也是,今天这样的日子,换了谁大概都会醉。

不过,不管怎么说,皇帝陛下开口询问,他们当然是要赶紧回答的。

于是有的说,这是因为陛下仁义,项羽不义,仁义之君当然会战胜不义之君。

也有人说,这是因为陛下是真龙天子,天命所在,所以才能得到天下。

还有人说,这是因为陛下重情重信,公平公正,得了人心,所以得了天下……

总之众说纷纭,却总离不了皇帝陛下的英明神武与仁义贤德。

刘邦笑嘻嘻地听着,等到众人再也想不出更加新鲜的赞美之词了,他才摇了摇头道:“错!你们说的都不对。”

众人一愣,有些摸不着头脑。

虽然刚才那些话说的有些夸张,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这些原因或多或少,都是汉王比项羽做的成功的方面,怎么陛下会说这些都不对呢?

如果不是因为这些原因,那么又会是什么原因?

刘邦看到自己一句话就把大家都镇住了,心里也忍不住得意,之前那些许的郁闷也消失大半。

他道:“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比子房;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比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比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就因为他们为我所用,所以我才能取得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去重用,因此败在我大汉朝的手中。”

众人听他这么说,虽然心里略有不服,却也不得不承认陛下说的没错,韩信就不说了,这最后的一战,他居功至伟,就连他们之前很是不服的萧何与张良,仔细想来,陛下所言也对,这二人虽然没有亲自提刀上战场去拼杀,但他们也的确做出了贡献,他们的功劳不应该被抹杀,受到陛下的重赏也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更何况,张良还自己推辞了那三万户封邑的重赏,只要求要一个小小的留县,他们还有什么可反对的呢?

这时,关内侯鄂君也说道:“在楚汉之间的战争中,陛下有好几次都是全军溃败,只身逃脱,如果没有萧何从关中派出军队来补充,陛下又怎么可能马上重新整顿,有能力与楚王再战沙场?有时,就是没有陛下的命令,萧何一次也会派遣几万人,正好补充了陛下的急需。这说明他一直在后方不停地招兵。不仅是士兵,就是军粮也全靠萧何的安排转运,还有衣甲武器等等,如果没有这些物资,我们又要拿什么去与楚军作战?正是因为萧何在后方所做出的贡献,保证了前线的供应,我们才能够打败楚王。这些都是创立汉家天下、流传后世的大功劳,怎么能把像曹参等人只是一时的战功列在万世之功的前面呢?依臣之见,萧何的功劳当属最大,朝堂之上,他的位置也应该排在第一,曹参可以排在第二。”

关内候鄂君的这番话可真是正中刘邦的下怀。

他心中认定萧何的功劳最大,也想将他的位次排在第一,但是又担心武将们不服,现在有了鄂君替萧何说话,他连自己经常被项羽打的狼狈而逃的糗事被提起也不在乎了,立刻拍掌赞同,准许萧何穿鞋带剑上殿,并封了他的父子兄弟十多人,并加封萧何二千户。

这样,萧何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食邑万户。

至于张良,刘邦也应他所请,封他为留候,将留县封给了他做食邑。

接下来,刘邦又分封了功勋卓著者二十余人,余者待具体议定功劳后再做封赏。

第136章 紧张

这样的热闹,林依依当然是没有资格去凑的,不过她也不喜欢凑这样的热闹。

她现在跟在张良身边,难免会落入某些人的视线中,但她的本心却是想要低调些,免得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而最大的麻烦,无疑便是被刘邦这个新出炉的皇帝盯上了。

林依依感觉得到,随着战争的结束,刘邦似乎渐渐对赤松子生出了一些想法,想要将她招揽到朝堂上。

所以刘邦其实有透过张良邀请过林依依,但却被她拒绝了。

她并不是拒绝亲自去见证,她只是想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不想引起别人的注意罢了。

于是张良将她的决定回复了刘邦,理由当然是赤松子并非陛下的臣子,也没有为帝国的建立立过功劳,所以与诸候将相这些功臣们并例一处并不合适,他只想请求能够在合适的位置观礼。

刘邦有些失望,但他的心胸倒底是不错的,并不会觉得这个赤松子太不识抬举,哈哈一笑让他自己挑位置。

林依依却挑了个谁都没想到的位置。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