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她有点怂(433)

内阁元辅郑茂的夫人也没有进宫。

人情冷暖,可见一斑。

……

暑热完全褪去,天气渐凉。

谢太傅年纪大了,刚入秋就犯了咳嗽的毛病。嘉平帝听说老师病了,特意命宫中御医为他诊治,赐下珍贵药材若干,大如壮年男子拳头的红白软子大石榴两篓,一抬盒水灵灵的大玛瑙葡萄。

谢骞送走御医,让人洗了葡萄,用白瓷碟子盛了,先放一盘祭祖,大玛瑙葡萄难得,只有宫中后妃才吃得着。

他今天休沐,手里端着一盘葡萄,亲自送去正院,一边走,一边揪下洗净的葡萄丢进嘴巴里。

上贡的葡萄就是好吃,甘甜肥美。

晃晃荡荡走进正院,管家禀报说谢太傅又去书房了。

这些天谢太傅行踪诡秘,不是躲在院子里和人密谈,就是只带了几个随从出远门,回来之后躲在书房写写画画,谢骞已经很多天没和祖父说过话了。

他转身去书房,推开房门。

谢太傅坐在书案前,肩上披了氅衣,头上束网巾,额前还勒着包头,须发皆白,脸上神情肃穆,正提笔写着什么,笔尖刷刷划过纸张。

谢骞心里一突,祖父肯定又要骂什么权贵了。

得了,随祖父骂去吧,反正嘉平帝不会要他的脑袋。

谢骞正要退出去,谢太傅抬起头,看了他一眼,问:“家中还有多少余钱?”

他一脸茫然:“您问这些做什么?”

谢家家大业大,田地宅邸就不必说了,光是丝铺银铺就遍布南直隶,老家那一片浩渺的湖泊,不管是水里游的,天上飞的,泥里打滚的,还是山上长的,全是他们谢家的产业。像他们这样根基深厚的名门望族,即使不做官,也不愁吃喝。

“您要支取银钞?”谢骞笑了笑,“您直接和老孔他们开口就是了。”

谢太傅看着谢骞,沉默了一会儿,低头继续书写。

谢骞摸了摸胡子,进屋放下葡萄,转身出去。

……

沉缓的钟声响彻半个皇城。

天还没亮,宫门早已大开,百官在宫门前下马,陆陆续续进入大内宫城。

几位阁老身份贵重,可以坐轿入宫,下了马车,直接换轿子,径自入内宫。

文渊阁灯火通明,案上书卷堆摞如连绵起伏的山丘,各官书办进进出出,行色匆匆。皇帝不理朝政,内阁照常运行,虽然司礼监经常拦下大臣的奏本,他们依然照章办事。

阁中正中一间供奉孔圣暨四配像,下设两排座椅,座椅东西分坐,东边第一个自然是元辅郑茂的座位,西边相对的是次辅,然后是另外几位阁臣。

早晚寒凉,阁中设了暖炉烧水煮茶,茶水滚沸,咕嘟咕嘟响。

今天是正日子,几位阁老先后赶到,寒暄一番,分座次坐了,宫人奉茶毕,文书捧着一叠奏折上前几步。

郑茂拿起一本奏本,说起秋审的事。

刑部已经把各个行省判处斩的犯人名单汇集成册,呈递上来,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复审过了,还需经过九卿秋审大典再次复核,就可以报送御前。

众人讨论了几句,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几名年轻官员快步奔进正房,面色惊惶:“谢太傅捧剑入宫了!”

阁老们愣了片刻,面面相觑。

前年谢太傅险些捧剑入宫,幸亏东宫消息灵通,提前报信,他们匆匆赶到,及时拦下谢太傅,没有酿成大祸。

万万没想到,时隔两年,谢太傅还是捧剑入宫了。

礼部尚书先站了起来,问:“这次是为了什么事?”

年轻官员道:“谢太傅跪在文华门前,不肯起身,他的奏本已经由管门太监送到乾清宫去了,下官听说,谢太傅弹劾刑部尚书、大理寺卿、都察院都御史、副都御史……”

众人脸色大变:谢太傅这是把小九卿都给弹劾了?

听说谢太傅弹劾刑部尚书,郑茂眼神闪烁了一下,既然事不关己,那他就不必着急了。他这个元辅虽然没干过什么正事,但也没犯下大错,没让人抓住什么把柄,所以即使钱兴失势,他依然能全身而退。

年轻官员念了一串官名,最后道:“谢太傅还弹劾仁寿宫的太后娘娘!说她违背先帝之意,不敬祖先,不遵礼制,干预朝政,破坏人伦纲常!”

值房内安静了片刻。

几位阁老对望一眼,肉跳心惊。

……

嘉平帝已经很多天不上朝了,每天睡到日中才起。

宫人知道他的习惯,进出时蹑手蹑脚,不敢发出一点声响。

寂静中,殿外长廊响起杂乱的脚步声,几名内官连滚带爬地冲进内殿,跪倒在床前地坪上,浑身直打哆嗦。

天刚蒙蒙亮,嘉平帝好梦正酣,突然被吵醒,翻身坐起,还没来得及发怒,地上跪着的内官尖声道:“陛下!谢太傅捧剑入宫,长跪于文华门外,弹劾老娘娘!”

罗青梅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