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十万死士+番外(143)

因为这两出新戏,部分女性在有了钱之后,开始嫌弃家中丈夫无能,想离婚再嫁,也打消念头,选择与丈夫重归于好。

这两出新戏火了之后,很快戏园找到商机,开始贴合实际写出无数令人捧腹大笑的新戏。

戏路很快推到乡下,不少百姓为了家庭和谐,也开始反思自己。

京城试验点通过后,林知惜又在全国开展新律法普及工作。为了让工作圆满完成,她特地让地方军协助地方官。

新法的颁布颠覆整个大玥。

以前父权至上,哪怕父亲再混账,再没用,只要他是父亲,他就有权处置这家里任何财产包括女人和孩子。

甚至有些赌鬼输急了眼,将媳妇和孩子卖了都是常事。

可新法改变了这一局面。父亲不养儿女,子女无须奉养父亲。而且不会有任何处罚,甚至也不影响仕途。

不过也因为新律法,许多文人墨客都写诗表达不满,甚至公开游行。

按照新律法,定不了他们的罪,地方官拿不准今上态度,纷纷写折子,内阁将雪花般的折子呈到御前。

林知惜却不在意,“如果只是游行,没有闹事,且随他们去。言论自由不仅是文人墨客的权利,普通百姓也可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朕也不会因为他们不满律法就轻易修改。”

这话说得大气,满朝文武哪个不钦佩。他们甚至知道民间把女帝骂得狗血淋头。觉得再由她搞下去,国将不国。

只有周术站出来,发表建议,“新朝才立没多久,底下人心浮动,要是这些文人墨客被有心人利用,煽动他们□□,地方官治理会很困难。臣觉得还是防着点好。”

林知惜点头,“以周阁老之意,如何防?”

“老臣建议地方官可以加强人手,必要时,可向地方军求助。”

地方官和地方军向来井水不换河水。为了避嫌,双方多半也不来往。周术此举让地方官向地方军求助,会不会给地方官造反的机会?陛下能准吗?

林知惜却觉得不是什么大问题。地方官是她的死士,对她再忠心不过,而地方军则是与她一块打天下的将军,知晓她的本事,不会犯蠢谋逆。

她当堂准了周术的请求。

没过多久,那些文人墨客见地方放任不管,越发放肆,纠集文人冲进县衙发泄。

有衙役请求地方军援助,很快将闹事文人关进大牢。按照律法,聚众寻衅滋事、故意损毁公共财产判刑五年。

判刑定下,原先还处于观望当中的文人墨客全都变成缩了回去,再也不敢闹事。

**

这日,林知惜处理完奏折,暗卫统领前来汇报,说是江南成立了一个新组织--万阳教,打着反玥复良的旗号。吸纳了不少读书人入教会。他们到处传教,蛊惑不少百姓为他们卖命。

又几日,小朝会上,吏部尚书提及最近江南万阳教的信徒闯入工厂烧杀抢掠,闹得人心惶惶,县令迟迟抓不到凶手。特命吏部官员前去帮忙。

林知惜点了几位吏部官员前去查清案子,同时让金吾将军率两千精兵前去支援。

又过几日,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也都出现万阳教闹事的消息。吏部不停派人手下去审查,林知惜同时还会派士兵前去支援。

六月初六,林知惜决定举行封禅大典。这是她改革教育法特地举行的仪式。为了跟其他帝王区分,她将地点改成嵩山。

嵩山离京城仅有三百多里,路上花费不多。

林知惜率一众文武大臣自五月出发,沿途都有礼部官员提前做好安置,偶尔也会遇到百姓围观。不过因为有护卫阻拦,百姓不得靠近。

接到命令的县令早早派衙役在山脚等候,百姓在旁边围观,无论县令怎么驱赶,他们就是不肯离去。

待一行人到了嵩山,百姓远远看到黄罗伞,就跪下行礼,山呼万岁,声音响彻云霄。

林知惜命人将百姓扶起来,让他们快快回去。

可等士兵靠近,这些百姓突然暴动,齐齐往这边涌了进来。他们手执蜡烛,身上绑了□□,混入士兵队伍,爆炸声此起彼伏,一个个尸首倒地,外围很快变成人间炼狱。

陆霄护着林知惜往后退,“这些人不要命了。”

林知惜看着这些发疯的年轻人,他们原本想要报效国家,却被她改革教育,彻底梦碎的读书人,因为林知惜的离经叛道,他们寒窗十几载,成了笑话,于是被人鼓动,加入万阳教,走上这歧途。

他们只是一帮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根本不是士兵的对手。除了刚开始躲避不及,大部分人手上的蜡烛被夺,身体也被士兵控制。

易楠苏伊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