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的科举日常(489)

作者:轻云上 阅读记录

但这也不能直愣愣的什么都不知道,就带着人上女方家里求亲,最体面的做法,是两家人私下里有了默契,然后男方家遣媒人上门,欢欢喜喜将这门亲事订下来,结两姓之好,成一段佳话。

于是元老爷和元夫人作为长辈,让人私下里悄悄地去打听打听冯家这姑娘,还特意叮嘱了一定要小心行事,免得坏了人家姑娘名声。

结果不打听不要紧,一打听,两位老人家就不停皱眉。

冯宛,自幼失母,父亲另娶,继母进门后很快就生了活泼可爱的弟弟,冯父大喜,一年后,继母相继生了妹妹,自然而然的,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冯宛父亲沉浸在温柔乡,和妻子一家四口过着甜甜蜜蜜的小日子,忘记了还有冯宛这么一个女儿的存在。

冯宛五岁时,差点儿饿死在自家院子,要不是冯老爷子回来一趟,想起还有这么一个大孙女,特意去瞧了一眼,冯宛怕是真的就没命了。

冯老爷子气急,觉得自己儿子不做人,儿媳也是个畜生,一大家子呼奴唤婢,吃香的喝辣的,竟然容不下这么个孩子。

老爷子当街大骂儿子狼心狗肺,毫无人性,和儿媳畜生作对,天作之合,当场带着孙女儿离开,从此和冯父断了关系。

也是那件事,彻底寒了老爷子的心,连无冤无仇,毫无利益关系的亲生女儿都能下得了狠手,冯老爷子不觉得将来他能指望冯父孝敬自己。

冯父因为差点儿饿死自己亲生女儿的事,在当地抬不起头,心里怨恨老爷子不该将家丑闹得人尽皆知,让他失了颜面。

父子二人从此老死不相往来,都当从没这个人的存在。

这件事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算是冯家的一桩丑闻。

冯姓在明安府是大姓,当然不止冯大人这一支,但那事不是秘密,很好打听。

冯老爷子年轻时是镖师,和楚师父算得上同行,天南地北的跑镖,冯宛这个孙女打小跟着他没少吃苦受累,但也见识过大漠风光,江南烟雨,塞北草原的风景。

外面人的说法,是老爷子年龄大了,跑不动了,因此回来想请族里帮忙,为冯宛寻一门合适的婚事。

在冯老爷子心里,他亲手带大的孙女,孝顺,能干,有一手好功夫,长得漂亮,除了命苦一点儿,简直没有缺点。比天底下许多男人都强,配得上一个好男人。

但在族里人眼中,冯宛今年已经十九了!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更别提她从小就没有母亲教导,跟着一群大男人长大,丝毫不懂女儿家的矜持,没有女儿家该有的教养,粗俗,无礼,针织女红,烧火做饭,打理家务,家世背影,没有一样能拿得出手,就这,还想嫁个好人家,简直是痴心妄想。

但冯老爷子虽然和冯父这个儿子断了关系,但他还有另外两个能干的儿子,平日也没少资助族里晚辈,因此在族里人缘极好,不少人主动应承下来,一定帮冯宛找个如意郎君。

冯宛就这样开始了被迫相亲的日子。

说实话,元老爷和元夫人是不想让谢六娶这样女子为妻的。都说娶妻娶贤,这年头,大户人家的主母要能打理家业,处理家族矛盾,管教下人,孝顺公婆,教养孩子,和夫君和睦相处,这样的女子,本身就不缺才华,能力顶尖。

但打听来的消息,冯宛和这些一样都不沾边儿。难道让谢六整天在外面忙的累死累活,回家发现空无一人,找人一问,才知道媳妇儿又仗着会功夫,跑去街上和人切磋去了?

这哪里是娶了一个媳妇儿,简直是娶了个祖宗,白天外面的事忙不完,晚上回家还要给妻子收拾烂摊子,不是自找罪受吗?想想就折寿。

老两口为了谢六好,但又不是谢六正儿八经的长辈,这些话又不好当着谢六的面儿问,只能让锦绣去试探试探谢六的口风。

锦绣和谢六约在外面酒楼,兄弟二人一壶酒,几碟小菜,顺着窗户看看下面的街景,话匣子就打开了。

谢六吸溜一口美酒,笑眯眯对锦绣道:“我知道你是来问什么的,我知道那姑娘的过往,她没有对我隐瞒什么,我也不是色迷心窍。

我只是,只是在她身上,看见了另一个我,只不过她比我坚强,比我乐观,比我幸运,从小身边就有疼爱她的爷爷陪伴她长大。

陪她见识了不同风景,开阔心胸,增长见识,谁说从书本里得到的知识才是知识呢?京城里的文人们知道大漠几时晴朗几时雨吗?

知道塞北的马儿几月产小马驹吗?知道江南烟雨朦胧下美的不可方物的姑娘们,其实每天都在为晒不干的衣物鞋袜发愁吗?”

锦绣道:“我没有看不起冯姑娘的意思,这番经历,绝对能称得上一句游历天下,见多识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