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起居录(重生)/五十弦(169)

作者:绮里眠 阅读记录

“德昭,你来了。”

坐在最西侧的道士就倒抽了一口冷气。

他道:“陛下,此时您分了心,这一炉丹就要废了。”

庆和帝却笑呵呵地摆了摆手,道:“罢了,德昭难得回京,你们也都下去罢。”

那道士审视的目光就落在了顾九识的身上。

他们侍奉君王已有数年,在天子炼丹的时候,将陛见的官员引入问仙殿的宫人,往往要承担天子的怒火,因此除了家国大事之外,鲜少有人能在这个时候进得门来。

而天子这时往往十分的专注,倘若旁边没有人再三地叫醒,还从未有人能得到天子抛开丹炉的注意力。

那道长看了顾九识一眼,低眉顺眼地带着一众道士起了身。

有道童上前来换火。

庆和帝已经站起身来,接过宫人手中的湿帕子,沾了沾手脸上的汗意,一面道:“朕看了你在梁州的自述折子和考功录,德昭,这两年你辛苦了。”

顾九识谦逊地微微低下了头,道:“臣惶恐,不过为臣竭忠、为国尽力而已。”

庆和帝却拍了拍他的肩,调侃似地温声道:“朕还指望你做朕的水镜、白泽呢,如今好好的一个玉郎君,在外头熬成了这副模样,朕是再不能放你出去了。”

水镜先生是中古儒门之祖、天下文人之宗。白泽更是《开明谱》的传人,东皇氏末代国师,本初中赫赫有名的贤者。

庆和帝好像只是随口说说似的。

问仙殿中重幔叠雪,处处都燃着清冽出尘的莲香,大殿没有惯常的两厢暖阁配置,只有屏风和幔帐将空间稍稍地分隔开来。

庆和帝在西窗下的御椅上坐了,示意顾九识坐下来,神色十分温和,道:“朕听说你家重立了宗姓,你也不必心里过不去,颍川那一支顾姓与你原本也不相干。”

顾九识微微笑了笑,道:“臣深知陛下陟罚有度,又如何会自寻烦恼。”

庆和帝就笑着点了点头,似是沉吟了片刻,方才问道:“德昭,礼部和御史台你想去哪一个?”

没过两、三天,庆和帝就在常朝中颁了晋梁州刺史顾九识为兰台御史大夫的旨意。

顾九识在京外做了五、六年的外任官,京中许多人已经渐渐地忘了他当年的风光和圣眷,如今乍然出了这样一道任命,就好像热锅里溅下了一滴油似的。

连顾崇都没有提前得知这个消息,在朝会上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只有顾瑟拿钗子逗弄着琉璃缸里的鱼群,心里头一点都没有惊讶。

上辈子,顾九识做了十七年的幸臣,最后也做了兰台御史,时间也不过只晚了两年。

这一世他既有圣眷,也有履历,顾瑟若要惊讶,也是惊讶于“怎么还只是个御史大夫”。

她笑着吩咐闻音:“凡上阳宫所属,赏三个月的月俸,从我私账里走。”

闻音面上也喜气洋洋的,屈膝高声应“是”,欢欢喜喜地去了。

夜里夙延川回宫的时候,为此调侃了她一番:“娘娘身家丰厚,手面阔绰,往后我还要仰赖娘娘赏一口饭吃。”

顾瑟在灯下笑盈盈地看着他,故意道:“那殿下可要好好地珍重这张俊脸,不然等到殿下年老色衰,就减了您的肉吃。”

神态十分的娇俏明媚,让夙延川忍不住抬起她的下颌,深深地吻了下去。

夙延川没有提起平明关的军报和越惊吾的消息,顾瑟也没有再问过。

他一向懂得她的心,倘若少年已经醉卧沙场,夙延川必不会对她如此的隐瞒。

时日如静水深流,一天天平缓地淌过。

到三月的时候,太液池的春冰都消解了,顾瑟躺在水阁的南窗底下看倦了书,一册书摊在脸上昏昏地睡着了。

闻音和玉暖侍候在一旁,围着小炉悄悄地说话:“娘娘这个月的换洗已经迟了十几日,至今都没有到。”

玉暖的声音里有极力压低了也挡不住的喜悦:“无量天尊,老天保佑,这可真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她道:“怪道娘娘这些时日这样的易倦,这可不是小事,你该早些同我说才是。”

闻音就啐了她一口道:“你也是娘娘贴身的人,都没有留意,如今还怪到我头上来。”

玉暖就笑着同她道歉,又道:“只是才半个月,也说不好是不是别的缘故,也不要惊动娘娘了,我们多留意些是正经……还要请柳太医来勤看一看脉……”

窃窃地说了一回话。

顾瑟自己倒没有什么感觉,虽觉得这些时日有些易乏,也只当是精力不济,许多事都放开了手去,每天只是在宫中消磨时日。

白太后要到还真观去请香,发帖子来邀她的时候,她也欣然地应下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