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逼我吃软饭[快穿]+番外(170)

作者:戏问 阅读记录

秦鹤洲接过令牌,正色道:“臣即日起便着手彻查此事,必不辜负陛下厚望。”

“时候也不早了,爱卿早些回去歇息吧。”说罢,皇上朝他露出一个欣慰的笑容,随即挥手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秦鹤洲退出御书房后,走在长廊之中,此时已至三更,宫内夜深露重,四周一片漆黑,皇帝身边的一个小太监小心翼翼地跟在他身旁,弓着背,提着一盏小油灯为他照亮前方的路。

荧荧灯光映亮了秦鹤洲的面容,只见他抿着嘴角,俊秀的脸上并无表情。

彻查六部、严究内阁这谈何容易,如今谢钧手眼遮天,要在他眼皮子底下调查,最难的地方莫过于如何不打草惊蛇......

·

第二日清晨,都察院内,徐子陵站在秦鹤洲的办公间前,叩了几下门板,

“请进。”屋内传出秦鹤洲的声音。

徐子陵进去随手关上了厚重的门板,随即便见秦鹤洲的书案上堆满了被翻得乱七八糟的卷轴,而他本人此时正坐在书案前,阖着双目,有些疲惫地揉着鼻梁,显然已将这些卷轴都看了个遍。

“这是?”徐子陵走到他面前,低头看着那堆卷轴,不解道。

“从文书阁调来的历年治洪资料。”秦鹤洲将一册卷轴扔到他面前,“从大魏建朝以来的所有资料。”

前先时日,皇帝的准诏一下,秦鹤洲在司礼监的势力相助之下,立即从陆凌川给的那份名单里选了十几个人出来,任命为新的监察御史。

秦鹤洲让陆凌川给他名单的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陆凌川出身四世三公,身为太傅之子,在京中人脉确实广泛。

二是这样更方便掩人耳目,既然这份名单是别人给他的,而秦鹤洲只是从中做选择,在旁人眼中他的选择是很随机的,别人顶多会认为他要考量进士名次的优劣。

实则不然,秦鹤洲选人的标准并非随即,也与名次无关,他选的这些人面上都出身名门,成绩优异,而背后最大的共通点便是家中势力与谢钧不和。

就比如徐子陵,其父徐则,乃翰林院大学士,于文昌八年曾上奏皇帝首辅谢钧升调官员全凭各人喜好,此事不宜纵容,后徐则因贸然上奏被惩去两个月的俸禄。

“这些你都看完了?”看着那叠堆积如山的卷轴,徐子陵哑然。

“嗯。”秦鹤洲点头,“但我只捡要点翻阅。”

说到这里,秦鹤洲似乎想起了什么,指着徐子陵身边的一个椅子道:“坐。”

徐子陵顺势坐下,“那秦大人都说说看,您看出了什么名堂。”

“自大魏创立以来,恒江洪灾泛滥一事便一直是令人头疼的难题,只是在对比了这些史料中记载的数据后,我发现了一件事。”秦鹤洲将几摞卷轴在徐子陵面前依次列开。

徐子陵:“何事?”

“陛下登基以前,恒江洪灾几乎是每三年爆发一次,而自从陛下登基以后,这个数字便拉到了四至五,这说明什么?”秦鹤洲抬眸看着他。

徐子陵想都不想:“这说明陛下对预防恒江洪灾十分重视,治理有方啊。”

“不错。”秦鹤洲勾了勾嘴角,指着其中一份卷轴道:“自大魏改年号为‘文昌’之后,这十年来,恒江再无洪灾发生,除了陛下重视此事以外,两位派去治洪的大臣也功不可没,在此期间,他们颁布了《河防令》还发明了‘测水法’,提出了从恒江上游根治的方法。”[1]

徐子陵认真地读着秦鹤洲划出来的地方,出声道:“按照道理,在这样的治理下,恒河洪灾应得到缓减,即使爆发也应该早有预防,不该导致今日这样让所有人措手不及的场面才对。”

秦鹤洲点头,“你说的没错,所以我认为这变故应该出现在三年前。”

徐子陵皱了皱眉,“三年前?”

“嗯,三年前,两位河道总督年事已高,便辞官告老还乡,而当时正值内阁动荡,陛下这才在情急之中派遣了两位内阁大臣过去,结果导致了如今的局面,所以我需要你帮我做一件事。”

“查清与那两人私下有密切往来的所有官员,从三年前至今。”

“好。”徐子陵刚应下,便听秦鹤洲的语调变得严肃,又接着说道:

“不过此事只可暗中调查,不能让任何知道人,尤其是那些内阁的官员,即使......”

他话说到一半,却蓦地被门口通报的侍从大声打断,

侍从急匆匆地走进来,道:“傅大人正在门口等着,说是有要事要与您谈。”

“这不是说什么就来什么吗?”秦鹤洲嗤笑一声,站起身,对那侍从与徐子陵说:“把这些收起来。”

几人将桌上的卷轴一下子扫到了屏风后面,又见秦鹤洲从身后的架子上抽出了几卷别的,动作快到徐子陵甚至还未来得及看清上面写的内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