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铁甲动帝王(重生)(14)

作者:步帘衣/桥半里 阅读记录

顾烈学会了不去反驳。

少了一个孩子,原本弃家领命的养父动了心思,偷偷回家带上妻儿一起逃亡。

不久后,养父儿子和他们落脚村庄的孩子们去凫水,溺死在河里。养父妻子伤心欲绝,恨上了顾烈,扬言要去报官。

养父喝了一晚上酒,天不亮就去典当了孩童衣物,换了条上好白绸。

顾烈记得那天养父用鲜红的眼睛盯着自己说:“顾烈,你这条命,是所有顾氏族人的血换来的,你背着血债!你只要活着,就只有四个字:亡燕复楚。”

顾烈不再做噩梦。

春秋在他八岁那年刻下了鸿沟。

八岁之前,他是顾烈。

八岁之后,他只是背着顾氏血债的楚王孙。

*

回荆州之前的饮宴,是专门为蜀王杨亭所设,杨亭手里的筷子就没停过,该吃吃,该喝喝,脸皮厚得不是一般人。

蜀州各豪强虽已降楚,还是对这窝囊废看不上眼,嫌他丢蜀州的面子。

无人搭理他,杨亭乐得清闲,吃得更豪放,连鞋都蹬掉了,放松得宛如在自己家一样。他丢脸到这个地步,蜀州众人对燕朝再也没什么幻想,不再视各位楚将于无物,凝重的气氛逐渐缓解开来。

顾烈和姜扬对了个眼色,暗暗记下。

狄其野对这种场合无甚兴趣,他和姜扬同坐,被姜扬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来找茬的也有姜扬出面应付,于是无聊得埋头吃菜。

月上柳梢,不论心底如何,堂上已是一片言笑晏晏。

顾烈从自己桌上赏了道辣子兔丁给姜扬,满满一盘香气四溢的兔肉,辣椒都被事先挑去了,姜扬谢过恩,转身去蜀将案几坐着说话,走前招呼狄其野先吃。

狄其野毫无防备,好奇尝了一口,霎时辣得眼睛发红。他急于喝水,乱中出错,不慎错拿了姜扬的杯子,将杯中物一口闷下。

姜扬轻易不喝酒,喝酒只喝荆川土烧,不喝酒的人一口下去,保管你三步倒。

第8章 辞蜀东归

前世辞蜀饮宴,也是如此暗流涌动。

蜀州豪强有心试试楚王的容人之量,见狄其野年少,是初投楚军的外人,还长得英俊漂亮,就找过去与他饮酒,言语间故意调笑了两句,没想到狄其野当即踢了摆满酒食的短案,要和他们比武。

虽未料到狄其野性子如此之烈,但这话是正中蜀州豪强下怀,当即三言两语敲定了要当堂比斗,楚蜀各派三名武士,三局两胜。

顾烈被话赶话架得不得不答应,沉着脸,正要着姜扬点人,狄其野睥睨众将,言:“我一人足矣。”

随后提刀上场,半点分寸不留,蜀州三名武士被他揍得鼻青脸肿,踢飞数丈,狄其野还白衣翩翩不染尘。

这么放手一打,反倒让蜀州人觉得狄其野有本事还不做作,当场就改口叫起了“狄兄弟”,一场争端最后闹得其乐融融,算是因祸得福。

次日,姜扬代狄其野去给顾烈赔不是,说狄其野不曾饮过酒,当时其实微醺,不是故意要挑起事端。顾烈惯多疑虑,对这话不置可否,后来听人说过狄其野跟着姜扬练酒量的轶事,也未多思。

但这一出,当时虽促进了蜀楚和乐,却在后来给狄其野埋下了祸端。

顾烈登基后,因为天下征战年久,百废待新,推行了一些惠民新制,促励农耕。然而让利于民,在豪强眼里就是割他们的肉,新制推到蜀州,蜀州作反,被顾烈派兵镇压,其中一名曾参与辞蜀饮宴的叛将丢盔弃甲而逃,跑去投靠狄其野。

狄其野身为定国侯,若收留叛将,帮他是不忠;那人满口叫着兄弟,遇难来投,若出卖他是不义。

其实狄其野和那人不过一面之缘,可不忠不义的大帽扣上来,百口莫辩。最后狄其野没办法,把定国侯的衣袍一脱,唤了亲兵来把自己和那人一起绑了,去见顾烈,十分无奈地说:“陛下,我左右不是人,听您发落吧。”

狄其野死后多年,文人们还为他到底是“忠君”还是“求荣”吵得脸红脖子粗。

所以,狄其野宴堂斗蜀虽是一桩美名,顾烈还是和姜扬一使眼色,定了计。

*

姜扬笑说狄小哥醉了,顾烈就饮下杯中酒,接口笑道:“本王在此,兄弟们多少拘束着,不得尽兴,本王还是先走一步,诸位千万不必束手束脚,今夜蜀楚同乐。”

不等蜀人推辞挽留,姜扬把要往矮案上趴的狄其野扶起来:“正好,主公近卫可顺路将狄小哥送回去。”

他二人刚走,姜扬嘿嘿一笑,对堂上众人神神秘秘地道:“光喝酒多没意思。”

不论是什么热闹,都和已经离开的二人无关。

狄其野走路有些摇晃,但还十分机警,不许顾烈近卫靠近,顾烈见他还能走,也就亲自握着他手肘,做个领路的意思。

同类小说推荐: